赵武灵王-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为何不称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赵武灵王-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为何不称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为何不称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彻底消失。在战国初期,战国七雄中只有楚国这一个诸侯国僭越称王。当然,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通过称王,以此和周天子分庭抗礼了。到了战国中期,魏惠王于公元前334年,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称王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了。到了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公元前323年,公孙衍发起了五国相王行动,促使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那么,问题来了,五国相王时,连韩国和燕国都称王,为何赵武灵王却不愿称王?
一
首先,徐州相王,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25年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在此背景下,不仅战国七雄相继称王,对于宋国、中山国等中等诸侯国,也僭越称王,这无疑让周天子的权威荡然无存了。公元前323年,在纵横家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不过,在韩国和燕国这样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的诸侯都称王的背景下,赵武灵王却拒绝称王。
《资治通鉴》中记载: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虽然连弱小的韩国和燕国都选择称王,但是,赵武灵王却不愿称王,也即让赵国百姓称呼自己为君,而不是王。因为赵武灵王没有称王,所以,赵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国家。对此,在笔者看来,赵武灵王之所以不愿意称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二
一方面,赵武灵王认为当时赵国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暂不称王。五国相王发生在公元前323年,彼时,赵武灵王在位不过三年左右,还没有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而在“胡服骑射”之前,赵国确实不能称之为一个强国。在赵武灵王在位之前,赵国长期被魏国压制,也即在魏赵韩三晋中,魏国在整体实力上保持领先,而韩国和赵国则一度跟随在魏国左右。
虽然到了战国中期,赵国逐渐表现出和魏国相抗衡的态度,但是,在桂陵之战中,赵国都城邯郸被魏国攻破,这无疑成为赵国实力虚弱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笔者看来,在五国相王时,赵国不仅没有正式推行&ldq
三
另一方面,在五国相王前后,称王并不能给赵国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会让赵国遭到周边大国的打压。比如徐州相王时,魏国和齐国互相称王,而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领大军伐齐,赵国、燕国乘机出兵攻齐。在徐州相王之前,战国七雄中的君主往往称XX公或者XX侯,比如秦孝公、魏文侯等。现在,魏国和齐国互相称王,意味着楚国不再是战国七雄中唯一称王的诸侯国了。于是,楚威王为了表达愤怒,从而率军攻打齐国。
而到了五国相王时,齐国对于中山国的王号不满,曾试图联合燕国、赵国攻击中山国以迫使其去王号。也即在当时的环境下,贸然称王,很可能会给周边大国进攻自己的把柄,这无疑会给还没有崛起的赵国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在理智的赵武灵王心目中,贸然称王意味着很可能会成为出头鸟,也即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四
最后,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国相王后,战国七雄基本上都已经称王,而赵国不愿意称王,反倒有些不合群了。于是,赵武灵王四年(公元前322年),也即五国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被幽禁沙丘宫而死。赵雍去世后,大臣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也即在赵国的君主中,赵惠文王才是第一位称王的,从时间上来看,赵惠文王称王显然相对较晚,这让赵国变成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位称王的国家。但是,后发制人的赵国,也因为赵武灵王奠定的基础,得以在战国中后期和强大的秦国并驾齐驱,乃至于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对手。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2112/128346.html
以上是关于赵武灵王-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为何不称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赵武灵王-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为何不称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2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