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2-11 02:26
  • 7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在我国远古时期,由于医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生病了通常认为是神明的降罪,所以就会请巫师来驱邪辟凶,用巫术治病,因而那时的人们处于巫医不分的阶段。我们从医字的两个繁体字“醫、毉”也可以看出来,其中一个字下面就是“巫”字。

  直到春秋时期开始,巫、医才逐渐分开,并开始出现专科医生。即使如此,那时人们也不是把医生称作为医生,而是有五花八门的叫法,如杏林、悬壶、太医等。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

  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时期编撰的《唐六典》中,其中有文记载:“医生四十人”,但在这里的医生,也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医生,而是指一些学习医药的学员。

  到了宋代,随着我国社会的空前发展,医药事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当时的朝廷设立了太医局和御药房,并设有官员专门负责宫廷内的医疗工作。

  在民间,朝廷也设立了专门的疾病治疗机构,称为惠民局,由朝廷派出的官员负责百姓的疾病治疗。其中,负责治病的官员根据医治的专科性质又分为食医、疾医、金创医,分别负责百姓的食物安全、疾病治疗和受伤后的救护。

  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把医生这个职业称为“大夫”或“郎中”。“大夫”和“郎中”本来是古代的官职名,怎么又成了医生的代名词了呢?

  其实也简单,在宋朝以前,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职名,各个朝代都有使用,但各个朝代的对于官阶的使用又不统一,以宋朝为例,朝廷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一级官员称为尚书,二级官员称为侍郎,三级官员称为郎中,四级官员称为员外郎。

  太医院在朝廷的编制大体虽然与六部平级,但毕竟分量不一样,为了区分,太医局的一级官员就称为大夫,二级官员称为郎中。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为了表示对医生的尊敬,开始以“大夫”和“郎中”这样的高级医官名称来代指医生,并将这种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我国民间北方人普遍称医生为“大夫”,并且还将“大”字的音读成[dài],以与官职里的“大夫[dà fū]”

亚当斯密的奇闻趣事

相区别;而南方人则普遍将医生称为“郎中”。

  此外,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古人把坐堂看诊的医生叫大夫,而把行走于江湖行医卖药的医生叫做郎中,正所谓有“江湖郎中”的说法,而没有“江湖大夫”的称呼。

  相比较而言,“江湖郎中

撩奇闻趣事

”一般能够

公主岭奇闻趣事

根据对方家庭情况而酌情收取诊疗费,对一些穷苦人甚至还免收医药费,因而大部分郎中在乡间有较高的声望。

  在我国古代职业排序的“九流”的多个版本中,医生这一职业一直稳居中九流第二位,仅次于举子。古代的读书人不是都有一句“不为良相

蒙城中大街奇闻趣事

,便为良医”(范仲淹语)的志愿吗?

  时至今日,“郎中”的称谓已经比较少见,而“大夫”一词仍被人们用来称呼医院里的医生们,毕竟,“大夫”一词在宋代是属于太医局的一级官员嘛。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2010/119337.html

以上是关于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的历史由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3148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
  1.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