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三藩之乱-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
首先,在“三藩之乱”中,耿精忠、尚之信率先归降了清朝朝廷。在此背景下,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在历史上,称帝应该是势力达到巅峰后才有的举动。但是,就吴三桂来说,其称帝时,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也即被康熙消灭,几乎是时间上的早晚了。所以,吴三桂的称帝之举,根本无法扭转其和清朝大军之间的形势。在称帝后,吴三桂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由此,对于吴三桂来说,是病逝的。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耿精忠、尚之信这两位藩王来说,最后是什么下场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两位藩王的下场,甚至要比吴三桂更加凄凉。
一方面,就耿精忠来说。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在吴三桂率先举兵造反后,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年少老成的康熙皇帝,面对三藩上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其中,针对耿精忠,康熙皇帝就采用了又打又拉的手段。一方面,康熙皇帝直接派兵进入今福建省一带,下诏削去耿精忠的爵位。另一方面,康熙皇帝又劝谕耿精忠改过自新,和吴三桂划清界限。不过,耿精忠似乎是一心谋反,在此之后继续和清军作战,将势力扩大到今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其兵力更是超过了10万人的规模。但是,由于“三藩”之间相互矛盾,清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军大军压境,耿精忠无奈,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但是,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暗中告发。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在此背景下,对于反复无常的耿精忠,康熙皇帝下令将其诛杀。另一方面,就尚可喜来说,和吴三桂、耿精忠不同,在三藩之乱爆发时,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从而牵制了吴三桂、耿精忠的部分兵力,为清朝大军的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来说,早在康熙决定撤藩之前,尚可喜就准备告老还乡了,也即和历史上用于急流勇退的大臣一样,尚可喜不仅懂得进退,也不贪恋权位。
最后,但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响应吴三桂叛乱。也即尚可喜不想造反,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是狼子野心。在被儿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1910/114828.html
以上是关于三藩之乱-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三藩之乱-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其他两个藩王结局如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3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