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北宋“金匮之盟”真实性如何?“金匮之盟”怎么传位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宋朝-北宋“金匮之盟”真实性如何?“金匮之盟”怎么传位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北宋“金匮之盟”真实性如何?“金匮之盟”怎么传位的
在研究“金匮之盟”的时候发现,虽然有不少学者认为“金匮之盟”纯属子虚乌有,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事情并不如此简单,“金匮之盟”很可能是经过赵光义和赵普改头换面的政治赝品。如同现实社会中的政治赝品与文化赝品一样,是值得人们警惕的。
现把这一类的观点归纳如下,以供读者辩析。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继平定北汉后,御驾亲征辽国,不料大败。所以,归朝后对平定北汉的功臣们均没有封赏。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入宫进谏,赵光义大发雷霆,厉声训斥道:“你急什么?等你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嘛!”赵德昭挨了这一致命闷棍,惶恐不已,回到王府后即自刎身亡。两年后,赵匡胤另一子赵德芳突然在睡梦中暴亡。至此,赵光义身边有可能威胁其皇位的人,就只剩下弟弟赵廷美了。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有官员向赵光义密奏赵廷美意图谋反,赵光义当即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尹之职,改任西京留守。四月,刚刚复任宰相不久的赵普再呈密奏,指控赵廷美意欲谋反。赵光义随即下诏
赵光义为什么要逼死他的弟弟和侄儿呢?都是因为所谓的“金匮之盟”闹的。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即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杜太后弥留之际忽然传召赵匡胤、赵普进宫。二人进宫后,杜太后问赵匡胤知不知道他为何能得天下。赵匡胤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这都是因为祖上和太后积德。”不料,杜太后却说:“这是因为柴荣把帝位传给幼子的缘故!倘若周朝有年长的君主,哪能轮到你当皇帝?你和光义都是我生的,你将来要传位给弟弟。四海之大,亿万之众,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啊!”赵匡胤频频点头。很显然,杜太后传召赵普,就是要他为这份政治遗嘱做个见证。赵普当即在太后榻前写下这份盟约,并在末尾署上“臣普记”三个字,然后将盟书封存在一个金匮中,命谨慎可靠的宫人保管。这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对于这一事件,从出现起就不断有人提出质疑,到了清代,有人干脆认为盟约的内容是虚构的。到了二十世纪,更有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提出“金匮之盟”纯粹是伪造的,出现的时间应是太平兴国六年,作伪者当为赵普。
“金匮之盟”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杜太后经历了唐末至五代王朝更替的特殊时期。五
另外,赵匡胤始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甚至一直连王爵都未封。与此相反,杜太后去世仅一个月,赵匡胤便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后又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由此看来,赵匡胤有可能是按照杜太后的遗愿,把赵光义视为接班人。
既然“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不能完全否定,那么,作为盟约唯一见证人的赵普,为何不在赵光义即位时公布盟约,而要等到太平兴国六年才抛出来。他的动机是什么?时隔二十年才抛出来的盟约符合原貌吗?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份神秘遗嘱出笼的来龙去脉吧。
赵普是赵匡胤时的宰相,曾在赵匡胤开创帝业和稳定政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因为赵普多次
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九月,朝中开始有人密奏赵廷美图谋不轨。赵普当即意识到他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于是在朝会上自告奋勇地提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也就是说他希望进入朝廷中枢,以备察奸臣生变,实际就是向赵光义伸手要官。可是,他这样一个早已失势、且与皇帝有着甚深旧怨的人,凭什么能重回朝廷的政治中枢呢?赵普手中的王牌就是那份沉睡了二十年的“金匮之盟”。
据史载,当天退朝后,赵普立刻给赵光义上了一道密奏,先是抱怨“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然后便把当年“金匮之盟”的事情和盘托出。赵光义马上找到了赵普所说的那个金匮,打开之后看到了这份盟约,“遂大感悟”,当即召赵普入宫,发出一句满怀歉意的感叹:“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几天后,赵普被擢升为司徒兼侍中,重新回到了帝国权力的中枢。
又过了几天,赵光义向赵普提出一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以后的皇位应该怎么传?赵普斩钉截铁地说:“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赵光义非常满意,再度任命赵普为宰相。
仅仅半年之后,赵廷美谋反案爆发,卢多逊也被牵连而死。赵普总算如愿以偿,既恢复了宰相位,又整死了老对手,而且与赵光义前嫌尽释。赵光义也解除了后顾之忧,替自己的嫡系子孙消灭了所有潜在的皇位争夺者,保证了帝祚的一脉单传。
“金匮之盟”到底有些什么内容?据史载,赵光义和赵普所公布的“金匮之盟”,为“独传约”,即由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一传而止。“金匮之盟”的原始内容,难道是赵光义和赵普所公布的这些吗?
在《宋史.赵廷美传》中,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线索:“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宋史纪事本末》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也就是说,《宋史》和《宋史纪事本末》中所记载的,可称其为“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传位于赵廷美,赵廷美传位于赵德昭。有此三传,皇位最终仍回太祖一系,既保证了国有长君,又能让赵匡胤荫及子孙。
至此,“金匮之盟”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一切问题终于都有了答案。正因为原始盟约是“三传约”,所以赵光义即位之初,老谋深算的赵普才不急于打出这张王牌。因为赵光义刚刚即位,不可能马上下手翦除弟弟和两个侄子,他需要作秀,需要时间巩固权力,同时还需要等待下手的时机。赵普正是看到了这些,才选择继续隐忍,和赵光义一样,默默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
机会终于出现在太平兴国六年。当赵光义决定动手除掉赵廷美的前一刻,赵普毅然抛出深藏了二十年的“三传约”。
当赵光义打开金匮后,发现对他极为不利的“三传约”时,其惊骇可以想象。他甚至会感激赵普,因为赵普一直替他保守着这个惊天的秘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皇帝的赵光义才会主动向这个宿敌抛出橄榄枝,随后又将他擢升。也正因为如此,赵光义才会向赵普发出试探:既然是“三传约”,那依你的意思皇位以后该怎么传?赵普回答得非常漂亮:“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既不失自己所坚持的立场,也表明自己绝对是赵光义的同盟军。赵光义再度感动不已,至此,这对多年的老冤家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
既然两人都认为“三传约”是不合理的,那就改呗!于是,记载着“三传约”的“金匮之盟”,经过赵光义和赵普的篡改,公之于众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独传约”。
半年之后,赵光义和赵普便联手展开了打击赵廷美的行动,直到将他迫害至死。当然,出于利益的交换,赵光义不得不把自己的心腹、赵普的政敌卢多逊出卖了,让他和赵廷美一起殉葬。
至此,可以推断,“金匮之盟”成于建隆二年,原始内容是“三传约”,目的是既保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ysmw/62089.html
以上是关于宋朝-北宋“金匮之盟”真实性如何?“金匮之盟”怎么传位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宋朝-北宋“金匮之盟”真实性如何?“金匮之盟”怎么传位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7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