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园林建筑特点总结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建筑-园林建筑特点总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园林建筑特点总结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 ,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例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另外中国园林建筑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建筑材料,传统园林建筑中有很多是采用竹木结构,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很多园林建筑中的亭子,走廊,小桥都能看见使用竹材和木材相结合的案例,而单独以竹材制作的竹亭、竹桥、竹廊、也很常见。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
选址
园林建筑位置必须根据人对自然景物包括建筑在内的观察研究来确定,要符合自然和生活的要求,务求“得体合宜”。如在高崖绝壁松杉掩映处筑奇观精舍,在林壑幽绝处
例如北京景山上的五座亭,正中山顶上是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两侧为重檐八角攒尖顶,再下二亭为圆形攒尖顶。又如舫,帝王宫苑颐和园中的石舫与苏州宅园中的舫在规模、用料、装修上都大不相同。
园林建筑的位置要兼顾成景和得景两个方面。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既是全园的主景,又可在上俯瞰整个湖区,是成景和得景兼顾的范例。通常以得景为主的建筑多建在景界开阔和景色的最佳观赏线上,以成景为主的建筑多建在有典型景观地段而且有合宜的观赏视距和角度。
借景
巧于因借也是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因”为“因势”,就是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地形地貌很好地结合起来;“借”为“借景”,就是把园内或园外的佳景借到自己观景范围里来,从各种视点充分欣赏到每一景物。因此,园林建筑设计要突破一般建筑格局,不拘泥对称,也不拘泥朝向。
有时为了一棵树,可以去掉半间屋;为了一块石,廊子可以弯过;为了借墙外之景,墙上可以开个洞窗等。“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充分发挥各个角度景观的情趣。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位于天然风景区的别墅、山庄,或大型宫苑,由于环境自身广阔而富于变化,建筑物除了适应自然地形高低曲折之外,也常采取单纯
成景
中国园林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但园林建筑常是造景的中心,或对自然景观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北京圆明园四十景,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多数以建筑或在建筑中所得的景观为题。中国自然山水园林发挥了建筑作用,使园林景区的划分、空间的安排等都显得层次分明,序列明确,给人更深的印象。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本身是一景观,还起组织导游路线的作用。
大型园林中的“园中园”建筑群
风格
中国园林素有南方风格和北方风格之分。南方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北方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两者除了规模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外,主要差别还表现在建筑形式上。北方的园林建筑厚重沉稳,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多用色彩强烈的彩绘,构造近乎“官式”;南方的园林建筑一般都是青瓦素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用料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南北园林风格曾有交流和渗透。清朝康熙、乾隆两代皇帝数度南巡,使这种交流发展到一个高潮,在当时修建的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等北方园林中出现了很多模仿江南园林名胜的景点和“园中园”。尽管建筑仍是北方形制,但在平面布局和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上吸取了南方园林的许多特点。
江南的许多地方为接待帝王驻跸临幸,也兴建了许多行宫和别馆。如扬州富商为了争宠于皇帝而在瘦西湖兴建的许多园林建筑,多带有北方风格。至今扬州园林建筑仍有融合南北风格的特点。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52719.html
以上是关于建筑-园林建筑特点总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建筑-园林建筑特点总结;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8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