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乌力格尔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蒙古族-乌力格尔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乌力格尔是什么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
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
乌力格尔艺术的唱腔音乐结构呈现多曲体,以单人坐说、坐唱、不着装、不化妆、无身段的形式呈现出来,可用四胡进行伴唱,可自拉自唱。
乌力格尔的语言比较独特,其脱胎于蒙古语地方方言,属于蒙古语科尔沁方言,以彰显方言的语言功能为特色。乌力格尔的艺术积累非常深厚,节目有短篇、中篇和长篇之分,尤以长篇最为引人,代表作品有《镇压蟒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忽必烈汗》等。
乌力格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约有400年历史。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
明末年间,乌力格尔在诺恩十旗已经成为一道风景流行。初时,说唱内容取自当时的传说,诸如《乌巴什洪台吉》《阿拉坦汗传》等。这种说唱形式,一经面世,立即以其独特魅力广受牧民群众欢迎。
清代,随着朝廷对内蒙古地区丈地开垦,农业渗入,也带来了内地汉民族文化。古典文学巨著,一部接一部传入蒙古族民众之中,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先后被编译成乌力格尔。
咸丰六年,有一位名叫丹森尼玛的乌力格尔艺人会同其他文人一起将流行于昭乌达、卓索图草原的蒙古语《说唐》《隋唐演义》等评书精心改编,推出一部《唐五传》,形成众多乌力格尔中的主打书目,引起群众关注,倍受欢迎。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唐五传》似一朵不凋之花,久盛不衰。王公贵族也经常邀集胡尔奇入府说唱,如达尔罕王府、图什业图王府、王爷庙、阿鲁科尔沁王府等都经常举行说书活动。
乌力格尔在汉语中被译为“说书”,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表演,因此又被称为“蒙语
乌力格尔艺术的唱腔音乐结构呈现多曲体,以单人坐说、坐唱、不着装、不化妆、无身段的形式呈现出来,可用四胡进行伴唱,可自拉自唱。在整个乌力格尔艺术表演活动中,一件乐器同时可发挥多种功能,达
乌力格尔的语言比较独特,其脱胎于蒙古语地方方言,属于蒙古语科尔沁方言,以彰显方言的语言功能为特色;将说、唱融为一体,先说后唱,唱中有说,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将俗语、歇后语、谚语等写入乌力格尔中,语言通俗、诙谐,更受大众喜爱;精巧地运用修辞手法,打造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乌力格尔艺术在整个曲艺表演过程中有三种表现技法,即说功、唱功和做功。
其一,说功,该艺术技法需要乌力格尔艺人能够吐字清晰,拥有强烈的节奏感,利用蒙语对故事进行诉说,根据乌拉格尔曲艺表演内容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地方方言、土语或者是汉语;
其二,唱功,该艺术技法注重字正腔圆,需要在演唱过程控制好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
其三,做功,该艺术技法是一种辅助性技艺,乌拉格尔艺人凭借眼、身、手、步、法等变化对曲目中所描述的生活细节加以模拟,将曲目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突出人物性格、情绪变化以及个体形态,从而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不同流行地区的乌力格尔表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在科尔沁草原,“胡仁乌力格尔”较为发达,历史上形成了以孟根高力套、额尔敦珠日合、布仁巴雅尔为代表的三种不同风格的流派;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乌力格尔则移植编演汉族故事较为普遍,并曾孕育催生出“阜新蒙古剧”等新的艺术样式。
蒙古族乌力格尔艺术是蒙古族曲艺艺术的典型代表,是蒙古族说唱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乌力格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51198.html
以上是关于蒙古族-乌力格尔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蒙古族-乌力格尔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8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