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

  • 文化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5-26 08:3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

关于海星的奇闻趣事

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皮汁中,再加五个鸡蛋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麝香犀香捣细和入,放入铁臼,捣三万下。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小旅馆的奇闻趣事

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
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烧油取烟法

记载一:宋沈括发明用石油烟制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延州境内出产石油,色如黑漆,燃烧后产生浓烟,帐篷沾上变黑;我扫取一些石油烟制墨,墨色又黑又亮,胜于松烟墨;于是大做起来,墨上刻以“延州石液”字样。这种墨将来必定大行于世,因为石油产于地下,源源不尽,不像松树,终有一天被采伐殆尽;如今齐鲁一带的松林,已被采伐殆尽,而太行山,北

奇闻趣事会走路的树

京西一带的松林只剩下幼树了”。

记载二: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云“书窗拾轻煤,拂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记载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

探求奇闻趣事的英文作文

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

记载四: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

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3.3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个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好,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处理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制作流程

配料: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4912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古代墨是怎么做成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8449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