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西夏时期丝绸之路的状况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西夏-西夏时期丝绸之路的状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西夏时期丝绸之路的状况
在较长的时间里,史学界倾向于将唐朝灭亡之后到蒙古帝国建立这一段时间视作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空窗期。原因是西夏统治者对沿线商人课以重税和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但是西夏的崛起真的就阻断了绵延数千年的陆地丝绸之路的畅通吗?西夏时期的丝绸之路状况如何呢?
丝绸之路自开通以来便一直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传统的丝绸之路,自中国西汉都城长安为起点,经中国甘肃、新疆后到达中亚,然后依次途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直达地中海地区,最后以罗马城为终点,全长达6440公里。
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玉门关和
北宋初年,随着西夏与宋朝对峙局面的形成,传统丝路被西夏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手里。为了延续与丝路沿线各国的商贸往来,除了开辟了一条地形更为崎岖的青唐道外,西夏的崛起也促进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虽然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使陆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量有所减少,但是陆上丝绸之路不但没有因此而断绝,反而在西夏的统治下散发出蓬勃生机,一转唐末以来丝路一度濒临断绝的颓势。
在整条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作为连接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
在元昊祖父李继迁的夏州地方政权建立之初,宋朝便与盘踞河西走廊的回鹘和吐蕃政权取得联络以共同挟制党项,谋求合力消灭夏州地方政权。随着北宋的插手,党项与三方冲突不断升级,河西走廊的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公元1002年,趁宋朝与辽朝在澶渊鏖战之际,李继迁乘机“大集番部”率军攻占西北重镇灵州。
灵州的陷落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失去了灵州,北宋的关中地区便直接暴露在西夏的威胁之下,宋朝西北国防线只得后撤,因此也失去了插手河西走廊事务的能力。
没有了北宋的威胁,很快李继迁便开始朝着自己“西取秦界之群藩,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的理想进发。
最后在李继迁、李德明和李元昊三代人的努力下,西夏最终将河西走廊彻底地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
元昊对河西走廊的统一,不仅决定了西夏在宋、辽、金和西域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而且还把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各方割据而切断的丝绸之路又重新联系了起来,对于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夏疆域极盛时期领土“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幅员辽阔”,面积多达两万多平方公里。
尽管如此,但是由于国土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土壤贫瘠的戈壁荒漠地带,只能采用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建国初期只能一直依附于宋朝。
随着两国矛盾不断升级,西夏便开始利用自己占据河西走廊的优势来寻找一条富国强兵之路。正是
转手贸易的兴盛
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西夏在丝绸之路中大搞转手贸易。许多商品经由西夏或向东进入宋、辽、金, 或向西流入中亚诸国乃至西亚波斯、大食。
据出土于黑水城的西夏文献汉文本《杂字》记载,仅西夏从西方购买然后转手卖给中原的商品就包括乳香、安息香、檀香、沉香、麝香、玉石、珊瑚、玛瑙、琥珀和玻璃等贵重物品。
而从东方转卖给西方的商品则主要以宋朝的茶叶为主。
宋夏和平时期,宋朝每年都会给西夏大量“岁赐”,除了钱帛布匹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茶叶。
游牧民族都是以肉食为主,因此需要茶叶来帮他们更好的消化食物,但是他们居住地又不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每年都需要从宋朝进口大量茶叶。
宋朝控制下的青唐道地形崎岖,更多的时候充当的只是文化交流的任务,大规模输送商品很不现实。和宋朝联系的通道河西走廊又被死死的掌握在西夏人手里,无奈之下只能高价从西夏人手里购买茶叶。于是光是凭借茶叶贸易这项收入,西夏每年都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转手贸易之外,西夏本地特产的马匹、青盐和大黄等商品也深受丝绸沿路国家欢迎。西夏盛产的青盐品质极好,价格却很低,性价比极高,而盛产的大黄甚至还曾远销欧洲。
政治文化交流枢纽
除了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之外
在西夏境内,由于局势稳定,地形便利,“兴庆府—夏州—绥州”的驿道是西域各国使节前往宋朝的必经之路,如果沿路内陆国家要想到达宋朝,这条驿道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而对于向辽朝称臣纳贡的河西诸国来说,“由西夏专设的直通辽朝首都南京析津府的驿道则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每年都有大量进贡的使节经由这条道路由西夏前往辽朝。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48258.html
以上是关于西夏-西夏时期丝绸之路的状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西夏-西夏时期丝绸之路的状况;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8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