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

  • 陈友谅,朱元璋,明朝,历史,张士诚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6-01 16:3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

陈友谅仰

物理学家的奇闻趣事

仗兵力和实力强大,要东取朱元璋的老巢应天(今江苏南京)。龙湾(在应天郊外,今天江苏南京城郊)之战爆发了。由于陈友谅势力太强,而且他的战船非常大,大得惊人,远远胜过朱元璋,而朱元璋担心一旦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自己腹背受敌,那就糟糕了。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热多雨,可巧就让陈友谅给赶上了——大雨不期而至,很多人的冠服都被

看世界奇闻知天下趣事

淋得透湿,大伙都惶惶张张的,连一些必要的规矩、仪节都省了——在不少人看来,这也许正是上天的暗示:这陈友谅分明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己将腹背受敌,毫无还手之力。

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
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

陈友谅在完成了登基仪式之后,便派人到张士诚处知会,并请求张士诚能够在东线配合一下。张士诚在心里只是一笑了之,不过最后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而已。其实,张士诚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已经在这里坐山观虎斗,看着热闹,既不援助陈友谅,也不帮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并无一统天下大志,只想着守着自己所占据的地盘,偏安一隅罢了。

朱元璋商量对策,有人建议朱元璋收复太平,有人劝说朱元璋丢掉应天,弃城而逃,固守别的城池,保存自己的实力,有的人建议朱元璋退守钟山,还有的人建议朱元璋投降陈友谅算了,但都被朱元璋一票否决了。

因为对于收复太平,朱元璋说道:“此计行不通。敌人知咱出兵,必以偏师击咱,以拖延、迟滞咱的行动!咱若主动向他挑战,他们必是不会轻易与咱交锋的,而半日之间他们的水师就可直趋应天城下。咱们的步骑兵若想回救,没一整天的工夫是回不来的。就算可以及时赶回,百里趋战,兵士疲敝,此为兵法所忌,非良策也。”

弃城而逃,则失去了虎踞龙盘的应天,

奇闻趣事公主病好了吗

失去了屏障,还会导致军心涣散。退守钟山,结局就和《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一样(马谡丢了街亭),被敌人围困在山上好几天,士卒没有水喝,没有饭吃,那必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这时,神机妙算,堪称明朝的诸葛亮的刘基(刘伯温)站了出来。他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意思是那些主张逃跑或投降的人该杀头,表明了自己与陈友谅决一死战的决心,然后他说:”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意思是陈友谅的贼军已经骄傲了,等着他们深入,埋伏兵力拦击打败他们,很容易了。按照天理,后行动者得胜,夺取威势,制服敌人,就可以一举成功。于是,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计策。

于是,朱元璋设计令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来引诱陈友谅,令陈友谅速来。康茂才还告诉陈友谅:“江东桥是座独木桥。”这下,陈友谅放松警惕,骄傲自大,觉得自己铁定胜了,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陈友谅到了江东桥,才发现江东桥并不是什么独木桥,而是坚固的铁石桥,陈友谅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可这已经来不及了。陈友谅呼唤康茂才好几声,可一点反应也没有。于是,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龙湾正式激战。

而对陈友谅来说,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天突然下雨了。于是红旗举起,朱元璋命令部队前往攻打陈家军立于龙湾的营栅,诸军无不奋勇争先。正在大战之际,陈友谅又亲率大军赶来参战,双方刚开始全面接战,雨恰好就停了。

于是朱元璋命人把鼓敲响,山西边的人听到鼓声便将黄旗挥舞起来。接着,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迅速杀出,徐达的部队也很快赶来,张德胜、朱虎的水师也一同前来。眼看四面八方全是朱家军,他们内外合击,一下子就把陈家军给打蒙了。

估计当时双方军队的数量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只是由于龙湾地区地势狭窄,陈家军又大多处于战船上,大兵无法展开,所以才吃了大亏。

打了没一会儿,陈家军的阵脚就开始大乱,于是败局一发而不可收拾。已经登陆的陈家军不得不赶快回到船上准备撤退,偏巧此时潮水消退,很多大船都被迫搁浅,一时动弹不得。结果一战下来,陈家军被杀的、淹死的不计其数,仅仅被俘的就达两万多人。而且,朱元璋还缴获了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

奇闻趣事纹身图片女

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可谓是大获全胜。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44365.html

以上是关于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陈友谅-龙湾之战陈友谅精锐尽失;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8802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