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楼糖瓜的传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陈楼糖瓜的传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楼糖瓜的传说
陈楼糖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制作糖瓜用黄米和大麦芽,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这种饴糖又经“巧人绘春”加工成许多花色品种,形似瓜样的叫糖瓜(大的有五六斤重),而且在表面粘有一层薄薄的芝麻,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
过去每年古历腊月二十三晚上,
陈楼糖瓜采用传统方式制作,所含的麦芽糖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糖瓜做好后经过冷却,又加上表面粘有一层薄薄的芝麻,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入口一嚼即碎,久嚼不腻,咀嚼时间越长,越嚼越香。
2009年,“陈楼糖瓜”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个破糖筐!”这句在农高区流传已久的话,道出了陈楼和附近几个村做糖瓜的习俗。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但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音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yswh/44456.html
以上是关于陈楼糖瓜的传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陈楼糖瓜的传说;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8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