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 碳排放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6-08 00:4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碳中和”是一个新鲜名词,英国已兴建首个“碳中和”生态村。新牛津英语字典2006年度词汇就是“碳中和”。通俗地说,你日常活动可能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植树等方法来中和抵消。

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环保”二字已经开始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已把环保变成生活自觉。在许多有识之士那里,“碳中和”已成为自发行动。曾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看到,一位京城嘉宾说自己尽量不开私家小车了,难以避免要开车出去,就累计一年的碳排放量,到植树时节就去郊区栽种一定量的树木来中和抵消。

“碳中和”行动,是“绿色奥运”的“现在进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气温已达12万年来的最高值,急待每个人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

外来词“碳中和”,自然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的“致中和”。《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是三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但要达到天人合一,达到万物皆育,达到和谐之境,确实也不容易。为了经济增长,我们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已经太大;今天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全方位达到“碳中和”,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仅凭百姓个人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产导致的碳排放,比生活导致的碳排放更严重、更厉害。如果各级官员、各家企业都能争戴环保和绿化的“绿帽子”,甩掉浓烟滚滚污染严重的“黑帽子”,那多好。“碳中和”要想“致中和”,就需要全民族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行动。

有认识才会有行动,而且行动要持之不懈。比如两岸包机直航,航线“截弯取直”,减少汽油耗费,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就说这也是“节能减碳”。可现实中还有很多地方尚缺“节能减碳”意识。

森林树木,就像地球之肺。科学家

奇闻趣事收集 1

说,城里的一棵大树,抵得上五六台

奇闻趣事照片

空调;不仅带来阴凉,而且还能中和二氧化碳。每一棵树,都是那么的宝贵。难怪荷兰为了一棵树而大打官司:二战时,14岁的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躲避纳粹抓捕藏进密室,写下感人的《安妮日记》,日记中写到的一棵栗树,几乎是唯一可见的窗外景象,是她赞美大自然的唯一对象,也给幽闭带来自由的无限遐想。

如今这“安妮栗树”已150多岁高龄,成了“文化之树”,因病害而老朽,有倾倒之危险,危及了公共安全,面临被砍伐的命运。当地为了拯救这棵树,已经花了十几万欧元。法庭发放了砍伐许可证,但在荷兰引发强烈反对,结果官司打了好几回,博弈进行了很长时间。不管“安妮栗树”的最终命运如何,其国民这样看重和保护一棵树,其精神文化层面不就是“致

日本地理奇闻趣事

中和”的高境界吗。

自然多么

真实的奇闻趣事视频播放

好:人类排放的碳,靠的是森林树木给吸收。但自然环境最弱势。最可怕的是,人类对环境往往拥有“合法伤害权”。环保作家徐刚说:“中国,你要小心翼翼地接近辉煌。”说得真好。如果不小心翼翼,那么“辉煌”其实是海市蜃楼,无法接近。人类需要精神内守、需要行动外化;有了精神内守“致中和”,才有行动外化“碳中和”。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tsfx/42452.html

以上是关于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碳排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1498.html。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