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评剧-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
《我那呼兰河》是沈阳评剧院根据萧红小说《生死场》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以及《呼兰河传》的诗化风格、地域风情创作而成的六幕评剧剧目。2008年底在辽宁大剧院公演,2009年2月25日《我那呼兰河》在中华剧场进行了第二轮首演。
评剧《我那呼兰河》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呼兰河畔,劳苦大众受奴役、受压迫,民不聊生的悲惨遭遇,展现了东北民众面对日寇入侵,誓死保卫家乡的故事。故事从主人公王婆带着儿子铁钟、女儿金枝逃亡开始,儿子铁钟因得知父亲因领导减租抗税运动被地主迫害致死,决定去当土匪,将来替父报仇。
王婆逃至呼兰河畔一个村落,恰逢村民自发组织秧歌擂台,王婆替赵三打赢了秧歌擂台,却因饥寒交迫昏倒在地。善良的赵三收留了王婆母女,在村民二里半的劝说下,王婆嫁给了赵三。赵三因领导减租抗税运动,被地主关押。被释放后,赵三放弃了减租抗税运动,遭到王婆唾弃。王婆因儿子在抗日中惨死悲痛欲绝,毅然扛起重担,领导农民反抗压迫。
欣赏过《我那呼兰河》的观众,大多惊叹于剧中的对白之美。而对白之美,功在剧本。该剧从人物对白到唱词到主题歌,都以精妙的韵文,生动再现了东北风情。因此,欣赏过该剧的观众深深沉醉在该剧的韵律美之中。
第二轮首演时,该剧在舞台道具和布景上,采用了立体的制作方法,将“呼兰河”搬上舞台,视觉
该剧剧本曾被文化部评为2003年的“五大精品剧本”之一,2004年该剧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30部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的展演剧目之一。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文
该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有匠心在。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41780.html
以上是关于评剧-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评剧-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