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水-一秒结冰什么原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过冷水-一秒结冰什么原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秒结冰什么原理
过冷水是这样形成的: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其它原因,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这样的水叫过冷水。其中过冷水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的温度等于饱和温度,过热蒸汽的温度高于饱和温度。
区别于上述概念,在工程热力学中,当水温低于饱和温度时(常压下为100摄氏度)称为过冷水。
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其它原因,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这样的水叫过冷水。
温度低于凝固点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体是不稳定的,只要投入少许该
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若水中没有一个结晶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如果这个时候放入一点晶核,那么会立即凝结。
过冷液体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太过纯净,没有凝固所需的“结晶核”所致。当具备凝固所需物质,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液体迅速凝固。
其实在一个大气压力之下,也存在过冷水和过热水。人们普遍有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由温度和压强决定水的状态。但是那只是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水的凝结凝固和气化的不平衡状态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它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冰点以下而不结冰。
如果这时突然有凝结核闯入,则结冰异常迅速。如果高空大气中有这样的水滴,对飞机的安全是一个严重挑战。
气态水成液态水也是需要凝结核的。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是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在诸多化学实验中都会在加热液体时放入点瓷片等,就是充当了凝结核的作用,以防止液体的暴沸。)
水在0℃以下不结冰凝固有4种情形:
·水过于纯净
·水中没有能作为晶核的杂质
·水在流动
·高气压,所处压力越高,冰点越低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tsfx/41257.html
以上是关于过冷水-一秒结冰什么原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过冷水-一秒结冰什么原理;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