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溪-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白沙溪-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什么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东汉时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间陆续建成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
白沙溪,主流长65公里,从沙畈溪口门陈入境,接纳银坑溪、大铺水、左别源等支流后入沙畈水库,经金兰水库后,又流经琅琊镇、白龙桥古方村、新昌桥村,直到乾西乡石柱头入婺江。2020年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据《昭利侯白沙图志》记载,白沙溪古代有位大禹式的人物,叫卢文台。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卢文台率领手下官兵36人,隐居到金华南山辅仓(今沙畈乡亭久村),垦荒种地,自食其力。当时,白沙溪水流急落差大,两岸农田晴则旱,雨则涝,天灾连年,民不聊生。卢文台眼看丰富的水资源白白流失,不能为民造福,于是,效仿战国时李冰兴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之举,带领士兵和附近村民,不辞劳苦地兴建白沙堰,利用水势落差,先后筑成三十六堰,成为我省最早兴建的水利工程。三十六堰筑成后造福于民,卢文台备受当地民众崇敬。
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遇大干旱,乡民开堰引水,喜获丰收。后人为纪念卢文台的功绩,在琅琊镇白沙卢村塑佛建庙,称卢文台为“白沙老爷”。
239年,白沙庙建成。后经历代修葺,庙宇宏伟壮观。历代王朝对卢文台均有封诰,历代官员文人多为白沙庙题词。南宋右丞相王淮是金华人,就曾题七律《白沙溪遗兴》:“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长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感怀其功绩,也描述了当时人们有序利用三十六堰的景象。
三十六堰最早的时候是怎么开渠运作的,如今尚找不到史料记载。但是,根据陈启寿提供的史料,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三十六堰还在为当地居民所利用。
在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的《万坛堰帖——金华白龙桥三十六堰》刻本中,不但清晰地绘制了三十六堰的布局地形图,还记录了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当地政府调解村民用水纠纷,合理分配三十六堰运作的协议书。
其中一份签订于雍正十年的协议书写道:“特授金华县正堂赵为给帖以循旧例,以息讼端事……据士民叶茂桂等呈称,万坛堰创自先朝,各出己资,买田雇工,开渎筑堰,承水灌注田禾。照田出资分水,
其后的具体协议中,详细列出了每堰起始的位置和引水灌溉的范围,每一甲、每一堰具体用水的起止时间,每项条款陈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白沙溪三十六堰历经千年,默默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昨日,记者与婺城区文物办取得联系,得知白沙堰已于今年1月7日被核定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办的郎女士说,他们对白沙溪流域的三十六堰做了普查,其中23堰自1960年以来因为修造水库、开发等陆续不存在了,剩余的13个堰也只残存部分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主要是位于琅琊镇琅琊徐村的白沙第一、第二堰,但也已经
一个历史如此悠久,如今部分仍在发挥功效的古水利工程怎样才能在新时代展现它的价值?
白沙溪流域有琅琊镇琅峰山、古方古村落、石岩寺等地,罗列出“卢文台手掌印”、“双扇门”、“七堆厅”等几十处自然风光和古建筑,提出了开发古方村落、白沙庙、琅峰山、石岩寺、婺州窑遗址、福民寺,直到沙畈电厂和水库的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在确保沙畈、金兰两个上游水库水质安全、生态环保的前提下,为金华西部旅游经济再增亮点。
今天,我们当如何尊重先人的智慧,保护先人的遗存,同时进行合理开发,在新时代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tsfx/39510.html
以上是关于白沙溪-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白沙溪-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