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饸饹的历史及来历

  • 饸饹,的,历史,及,来历,原文,标题,饸饹,的,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6-18 15:4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饸饹的历史及来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饸饹的历史及来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饸饹的历史及来历

饸饹,古称“河漏”,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辞海》中关于饸饹的定义,解释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轧成的食品。

对河漏的解释则是:即饸饹,北方一种面食。王桢《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王桢是元代一位农学家,他的农学专著《农书·荞麦》中还有一句话,《辞海》上没有提及:以供长食,滑细如粉。也就是说,饸饹即是过去的“河漏”,外观滑滑细细像

明朝历史上的奇闻趣事

药学的奇闻趣事

一样,在那时是一种家庭自己制作食用的食物,就像家里做的擀面条一样平常。

饸饹的历史及来历
饸饹的历史及来历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西门庆问王婆:“间壁卖什么?”王婆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大辣酥”不知何物,“河漏子”应是“河捞”的古名,这种面食可煮也可蒸,可用辛辣调味,城乡市场常年制售,街头摊点比比皆是。尤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一年四季必食之品,就连乾隆皇帝也特别喜食饸饹,特调会做饸饹的人进宫,因此饸饹作为贡品年年奉旨进宫了。

元代诗人许有壬曾写到他吃饸饹的感受:“坡远花全白,霜轻实更黄。杵头麸退墨,皑齿雪流香。玉叶翻盘薄,银丝出漏长。元宵贮膏火,燕墨笑南乡。”诗中的“银丝出漏长”说的就是饸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南北皆有……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

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奇闻趣事

,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到了清代,有关饸饹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清代文献《黑龙江外记》、《尔雅谷名考》等,对“河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清代山西《阳曲县志》亦有具体记载:“附近居民各种面食曰:"河漏"荞面为之。”并引傅青主注河漏“高齐时所谓"促律忽塔"是也”。

饸饹这种美味柔和的面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多年前就是北方的一种大众化食品。元代诗人许有壬曾写到他吃饸饹的感慨:

“坡远花全白,霜轻实更黄。

杵头麸退墨,皑齿雪流香。

玉叶翻盘薄,银丝出漏长。

元宵贮膏火,燕墨笑南乡”。

诗中的“银丝出漏长”说的就是饸饹挤压成形时的状态。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南北皆有……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到了清代,有关饸饹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清代文献《黑龙江外记》、《尔雅谷名考》等,对“河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就连清代乾隆皇帝每次去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时,都要吃这里的白荞面

大详洲奇闻趣事

饸饹,而且还特地传旨,调承德一百家子的厨师进宫,专到御膳房为皇帝和后宫皇妃们做饸饹。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39127.html

以上是关于饸饹的历史及来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饸饹的历史及来历;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734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