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 麻城,花鼓戏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6-18 22:5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鄂东,形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红安、浠水、黄冈一带,位于大别山南麓。远在宋代鄂东的民歌就非常丰富,是农人自娱

奇闻趣事左左

自乐唯一的最普遍的形式。

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以后又出现了除民歌以外的多种民间表演艺术,如渔鼓、采莲船、推王灯、踩高跷、皮影戏、被褡戏(布袋木偶)等,上述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大都由一人领唱,众人帮和,锣鼓伴奏,于是就编织故事,唱起小调,演唱于村头巷尾,每逢喜庆佳节,迎神赛会,上述活动便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自娱自乐活动。

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左右,上述民间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于是搭起草台,购置水粉,借用乡间新妇衣物,粉饰不同人物角色,进行演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地方剧种——东路花鼓戏。

早期的东路花鼓戏班子多为村内的自乐班和时聚时散的季节性班社。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路花鼓戏广为流传,影响甚大,职业和半职业剧团日益增多,仅麻城知名班社就有“盛家园班子”、“桂花亭班子”、“

外国的奇闻趣事广播稿英语

尉家咀班子”、“骆驼坳班子”、“袁家河班子”

奇闻趣事天天有

、“班竹园班子”,并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其中著名艺人有戴桂亭(红安县人)、潘凤仙(罗田县人)、熊德清、邹鑫、刘玉清(均为麻城人)等。民谚云;“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戴傻子(戴桂亭绰号)”、“不管有米无米,看戏要看秋瘌痢(熊德清绰号)”、“管他割谷不割谷,要看邹鑫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东路花鼓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9月,由18名老艺人为基本队伍组成了麻城第一个公立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麻城县东路子花鼓戏剧团(后更名为麻城县东路花鼓戏剧团)。20世纪60年代,又有一批省戏校毕业生分配到该团,同时,也在当地招收学员随团配训进而上台演出。

1970年剧团实行大换血,招收了70名青少年演员。以阵容好、行当齐全而著称的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产生了一批优秀演员。如女小生宋元珍,扮相英俊、唱做俱佳、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生角陶德凯,唱腔别具一格、戏路宽广,成功地塑造了多种个性的人物形象;青年演员曾美玲扮演的小生,以优美的唱段、洒脱的台风荣获牡丹奖。

1975年,麻城县东路花鼓戏剧团被湖北省政府树立为红旗单位,获“扁担剧团”光荣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七月,该团在湖北省电视台演播厅演出大型东路花鼓戏《杜鹃山》(移植),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武汉东湖宾馆收看电视直播。

1984年,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改为楚剧团,按照县政府要求“保留东腔,演唱楚剧”。1992年,该团又更名为“麻城市艺术团”,以戏曲、歌舞并举。

2003年,由麻城市文化局组织艺术团创作排演了东路花鼓小戏《补胎》,参加湖北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暨楚剧新作展演,获“最佳演出奖”等八个奖项。

2007年,再次由麻城市文化局牵头邀请麻城籍国家一级编剧熊文祥、根据何存中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改编,反映麻城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参加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暨地方戏曲展演获“综合表演奖”、单项奖九个。

2008年10月,《麻城凤儿》参加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青年演员陈顺银脱颖而出获“表演一等奖”、蔡勤获“表演二等奖”、熊文忠、林文永获“音乐创作二等奖”等八个奖项。

2008年,湖北省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招收一批东

历史上100个奇闻趣事

路花鼓戏传承人,带编35名在麻城师范学校培训三年。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39031.html

以上是关于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麻城-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751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