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道州-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
道州调子戏,是湖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或名调子戏,道州调子戏与永州花鼓戏是同体,都来源于民间,传统民间歌舞为其繁衍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道州调子戏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
道州调子戏是一种戏味浓厚,音乐性强的传统戏剧,素有“北有二人转,南有调子戏”之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2012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就道州调子戏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传承措施。1956年,正式定名为道州调子戏。
道县,古称道州。“道州调子戏”是一种戏味浓厚,音乐性强的传统戏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流传。素有“北有二人转,南有调子戏”之称。翻阅道
在道县自古民间喜庆节日,条件较好、经济富庶的地方大户或大村庄、大姓旺族在节庆活动中特别讲究挑几个名角大班,唱上十天半月,当中还少不了邀请六亲九眷聚集,借以炫耀其富甲一方抬高名望,或借此机遇谈经论道图谋往后的发展等。
2011年春节,桥头乡坦口村邀请了“道州调子戏”剧团到该村,从正月初一唱到正月初八,演出剧目60余个,演员阵容30余人,邀请了年过八旬的调子戏名人何飞奇先生和其他已移居到广西、广东、及附近县市的老艺人,形成了空前的“群英会”。
本次活动共破费30余万元,修复了一栋具有300多年历史,号称营阳古郡第一楼的古戏楼。它的存在受到当地民众自发地保护,也说明了“道州调子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历尽沧桑仍能传承下来、后继有人、唤发艺术青春,这就更能说明它自身的生命力之强盛,它是瑰宝,被道县人民珍藏并传承于今天。
“道州调子戏”除了从舞台上能充分展示出青春四溢的姑娘那美丽如花的身段给人们一饱眼福外,更能表达其善良、正直、刚烈、忠孝的女性性格,是教育一代代人成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催化剂。艺术育人、树德,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道州调子戏”,她一直深藏闺中,没有以它的正式身份走出道县,但“道州调子戏”仅在道县民间偶尔一露身姿,就吸引了有识之士的眼光,变成“一家有女百家求”。
从古至今,道县是交通枢纽之地,官员、商贾、文人墨客穿梭于此。据查自1
1928年蒋学庭在县城湾里街主办“六和班”。1943年杨盛吉、何玉清、在上追塘主办“何玉清班”,寿佛闹子唐家杨彩彩组成“道州调子戏”班子,以谋生方式外出广西等地演出,并在
草台戏时期
道州调子戏在这一阶段形成,从歌舞型的演唱形式,逐渐过渡到说唱型为主的戏曲形式。此时主要在临时扎的草台上演出,参加演出人员有所增多,剧目仍以反映劳
动生产、爱情生活为主要内容,剧中人物大多是农民、艺匠、商贩、教书先生以及家庭妇
艺人迫于生计,也兼学祁剧,因此受到祁剧影响。清末民初,移植了一批祁剧剧目,借鉴了祁剧的表演艺术,吸收了祁剧的锣鼓牌子、伴奏曲,以及高,昆,弹等音乐素材,促进了道州调子戏的发展。
城镇剧场时期
道州调子戏流行于祁阳、东安、零陵、道县、宁远、江华、新田、邵阳、隆回、新宁、武冈、衡阳、常宁、嘉禾、临武、蓝山、桂阳等地,以及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与邵阳南路花鼓戏、广西桂林彩调戏、连县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等戏曲剧种,有过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38950.html
以上是关于道州-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道州-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