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鲟鱼的特征及生存现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华鲟-鲟鱼的特征及生存现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鲟鱼的特征及生存现状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
世界上现存1目2科7属27种,仅分布于北半球,现存9个自然分布区,分别为太平洋东岸、北美大湖地区、大西洋西北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大西洋东北部、里海地区、西伯利亚及北冰洋流域、黑龙江水系和日本海、长江和珠江水系口。由于自然环境改变、水工设施修建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
鲟鱼体延长,一般呈梭形。躯干部的横断面呈近五角形。吻长,体被5行骨板,或有时裸露。无眶间隔、前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头上骨板或有或无。尾鳍上缘有1行棘状鳞。鳍条不骨化。背鳍和臀鳍后位。胸鳍低位。腹鳍在背鳍前方。尾鳍歪形,或呈鞭状,上叶长于下叶。内头颅为软骨,仅部分骨化。左右腭方骨与筛骨区或蝶骨区不相连,与颌骨固连。有锁骨,无椎体。鳔大,镖管和食道背面相连。食道短。胃部膨大,有幽门囊。肠短,有发达的螺旋瓣。
鲟鱼栖息在水体中下层。海河洄游性和江河定居性的种类,在产卵期均向河上游移动。冬季多在河道或近岸深水处。仔鱼期一般食浮游生物。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成鱼期食底栖动物或动植物渣滓,铲鲟则仍以浮游生物为食。
它们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现存9个自然分布区为:太平洋东岸、北美大湖地区、大西洋西北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大西洋东北部、里海地区、西伯利亚及北冰洋流域、黑龙江和日本海、长江和珠江。
在我国境内野生的鲟鱼有7种,它们有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史氏鲟、达氏鳇、和库页岛鲟;分布于长江、金沙江流域的中华鲟、达氏鲟;分布于新疆伊宁等地水域中的裸腹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布伦托海、博斯腾湖的西伯利亚鲟。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作为研究或者是人工养殖。
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所有物种均已列入CITES保护物种名录,其中短吻鲟(Acipenserbrevirostrum)和大西洋鲟(Acipensersturio)2种为附录I物种,其他25种均为附录Ⅱ物种。IUCN濒危物种名录¨叫也已将鲟形目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种,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为我国一级保护物种,由于水工设施修建阻隔其洄游通道,导致野生中华鲟资源逐年下降;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dauricus)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水系,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这2种鲟鱼资源也呈现减少趋势,列入我国二级保护名录。我国野生鲟鱼资源现状令人担忧,急需加强资源保护。
全球的27种鲟鱼中,有23种濒临灭绝,17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代表着以鲟鱼为旗舰物种的淡水生态系统在衰退。“这也在我们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报告中得到印证,2018年的报告显示:淡水生态系统的生命力指数下降82%,是所有生态系统中下降速率最快的。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长江鲟出生和成长都在长江上游至金沙江下游江段。受人类活动影响,从20世纪后期开始,长江鲟自然种群资源规模急剧缩小,至2000年左右自然繁殖活动停止,自然种群已无法自我维持,面临野外绝迹风险。201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升级为极危级(GR)保护物种。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tsfx/29864.html
以上是关于中华鲟-鲟鱼的特征及生存现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华鲟-鲟鱼的特征及生存现状;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0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