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的预测防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冰雹的预测防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冰雹的预测防范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但准确中仍然不是很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预测冰雹的经验。
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的说法。
辨风向: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观云态: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
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黑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听雷声:如果雷声持续,连续不断,就很可能下冰雹。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一起,所以听起来就会有连续不断的感觉。
识闪电:一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像广西就有“柳叶翻,下雹天”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下断语、而需综合分析运用。
冰雹形成必需有以下条件: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②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
一般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冰雹来临前的云图1--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冰雹来临前的云图2--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冰雹来临前的云图3--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天气雷达、卫星云图接收、计算机和通信传输等先进设备在气象业务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当地气象台(站)发现冰雹天气,立即向可能影响的气象台、站通报。
各级气象部门将现代化的气象科学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预报经验相结合,综合预报冰雹的发生、发展、强度、范围及危害,使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
为了尽可能提早将冰雹预警信息传送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群众中去,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地电台、电视台、电话、微机服务终端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系统等媒体发布“警报”“紧急警报”,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雹灾严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2013年,已有许多省建立了长期试验点,并进行了严谨的试验,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
人工防雹常用的方法有:
①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
②在地面上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
③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放火箭、投炸弹,以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
④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
农业生产常用方法有:
①在多雹地带,
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
③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
④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tsfx/28196.html
以上是关于冰雹的预测防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冰雹的预测防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0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