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藏戏和宗教有什么关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藏戏-藏戏和宗教有什么关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藏戏和宗教有什么关系
藏族早期民间歌舞百戏中就已开始出现带有戏剧色彩的艺术形式,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在松赞干布时期宗教跳神得以发展,后来藏戏借助宗教发展的越来越好。可以说,藏戏与宗教是分不开的。
藏史《巴协》中记载;“八世纪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就是藏传佛教寺院跳神“多吉嘎羌姆”(金刚舞,简称羌姆)的起源。羌姆是在原始苯教巫师祭祀自然神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新的宗教仪式舞蹈。
开始羌姆完全是在寺院里为僧人表演,后来传入民间,僧俗人众均可观看,逐渐成为僧人和俗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宗教舞蹈。此外,在林芝还有一种与寺院完全无关的“米那羌姆”(俗人跳神),是为引回“村宝”进行驱邪迎祥而创立的民间祭祀舞蹈。其中象征喜庆、幸运和吉祥的男性侍佣神跳的“波梗舞”,也被寺院跳神萨迦寺卓玛颇章“孜玛尔多加”羌姆和藏剧《白玛文巴》所吸收。
到十四世纪,噶举派(白教)高僧唐东杰布(1385-1464)在云游途中于1430年主持营建了据说是西藏的第一座铁索桥。在建桥过程中,他发现民工中有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有说七兄妹),遂在白面具戏基础上,吸收佛经中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带有戏剧因素的内容编排表演节目、设计唱腔动作和鼓钹伴奏,指导七姐妹演出,借以宣传宗教,为行善修桥募集资金(行善积德)。七姐妹天生丽质、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观者以为仙女下凡,赞其为“阿吉拉姆”(仙女)。以后藏戏被称作“阿吉拉姆”,亦由此而得名。
据《唐东杰布传》载,唐东杰布主持修建的铁桥、木桥数量达上百座,码头渡口也有一百多个。而修建如此之多的桥梁渡口,所需资金除靠其游说化缘所得外,主要靠组织募捐演出来筹集。以后唐东杰布又将经其发展了的白面具戏带回家乡主庙迥·日吾齐寺,创建了迥·日吾齐戏班,将
随着嘎丹颇章地方政权的建立,藏戏,特别是蓝面具戏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繁荣时期。以唱为主,唱、诵、舞、表浑然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已经形成。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学水准的戏曲文学剧本和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在民间,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藏戏戏班开始出现,在艺术风格上开始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到七世达赖时,出现了藏戏演出的盛会雪顿节。
在这个时期,五世达赖罗桑嘉错(1617-1682)对藏剧的发展颇具贡献。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率众三千赴京晋见顺治皇帝,历史上第一次被中央政府以金册金印封为“达赖喇嘛”。
五世达赖晋见期间在京住了两个月,后又在内蒙古的代嘎(今凉城)逗留了三个月。在这五个月中,五世达赖看到了许多汉、蒙、满等各民族的宫廷和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百艺等艺术表演,深受启发。
返藏后,即将从拉达克传入的具有西域风格的歌舞加以改造,组织成立了西藏地方政府唯一的官营性专业歌舞队--噶尔巴。五世达赖对藏戏也十分喜欢,在其尚未亲政时,就在其授意和倡导下,寺院进行上期夏令安居修习结束的酸奶宴会上,邀集一些在民间享有盛名的藏戏班子进哲蚌寺作助兴演出,从而开创了“哲蚌雪顿”调演观摩藏戏的惯例。
之后,逐渐形成了开始在哲蚌寺,继而在“吉彩洛顶”(幸福园林),最后于雪顿节期间在罗布林卡举行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藏戏献演活动。五世达赖还曾指令其家
这期间,各地民间出现了专门改编加工并
藏剧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影响面也逐渐扩大,繁衍出德格戏、昌都戏、门巴戏等多种戏曲剧种,并对一些兄弟民族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32440.html
以上是关于藏戏-藏戏和宗教有什么关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藏戏-藏戏和宗教有什么关系;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0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