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环食-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日环食-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日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
与日全食原理类似,日环食的发生也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由中国多家天文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天文科学网络委员会,曾在云南大理开通“中国天文科普网”。无穷无尽的宇宙、变化万千的壮观天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加强天文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日食的发生对人类健康以及地球生物有影响,但自古以来由于对日食的认识问题,人类一度将日食认为是末日征兆。在中国也曾有“天狗食日”的民间说法。而这些推断并没有科学依据。日食对人类造成的心理影响更为明显。
日食不见得完全对地球生物无影响,以下是科学角度认知上的灾害:
天灾方面:造成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沙漠地区最为明显
人祸方面:根据历史的事件纪录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这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发生日环食时,体物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2012年5月21日,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景象,日环食国内可见区域主要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台湾部分地区;其他地区表现为日偏食。日环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是2010年1月15日,而再下一次环食带过境我国,要到2020年6月21日。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tsfx/24360.html
以上是关于日环食-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日环食-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0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