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乾隆时期的古州苗民起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乾隆-乾隆时期的古州苗民起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乾隆时期的古州苗民起义
古州苗民起义指的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治今贵州榕江县)苗民在包利领导下,反抗朝廷
雍正四年(1726年)至九年(1731年),清廷剿抚兼施,收复黔省苗族4万户,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该地区由“无君上,不相统属”到设官建治,显然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官军驻扎该地后,修城、建署、筑碉、开驿等,大量无偿役使苗民,加之繁重的赋税和各种名目的摊派,给苗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苗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抗情
该地官吏告急,远在贵阳的贵州巡抚元展成、提督哈元生令古州、清江(今剑河)各派数百兵丁前往弹压。三月二十一日,包利率众包围台拱番招坉汛城,元展成仓促调附近各营汛驻兵共5000人,前往解围。途中反被包利军包围。四月,提督哈元生亲自领兵300人
五月初至六月中旬,苗众先后攻占凯里、重安堡(今黄平南)、黄平、岩门(黄平与凯里间)、清平、余庆等州县司驿,逼近镇远、思州(今岑巩)等府。雍正帝谕令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十余人组成办理苗疆事务大臣会议,筹划用兵事宜;并于六月间急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6省清军会剿。授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贵州、云南、四川清军万余人,由清水江上游进攻;任命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统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清军万余人,由清水江下游进兵。
七月,雍正帝又命刑部尚书张昭为抚定苗疆大臣,前往督师,兼理后勤。在调集清军之时,云贵总督尹继善已遣云南清军2000,星夜赴援,湖南、广西清军亦相继开到。起义苗众见清军云集,便弃城回寨。哈元生为打通云南清军东来之路,先进军凯里,又合攻重安堡。苗众回寨后,乘各地营汛兵力空虚,攻围营汛,阻截运道。于是,台拱、清江、丹江(今雷山北)、八寨(今丹寨)清军诸营同时告急。而八寨协副将军冯茂诱杀已降苗众600余人,更加引起苗民愤怒反抗,以致起义蔓延到更大范围。
此时,清军将领哈元生与董芳发生内讧,结果大兵云集数月,旷久无功。乾隆帝继位后,为扭转战局,除继续增调援兵外,下令将张昭、元展成、董芳等,以玩忽职守、贻误军机罪革职拿问。同时,任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七省经略,重新部署进剿。张广泗认为前一阶段进剿失败原因,在于分兵为战、守二部,致使用于作战的兵力不足。他决定采取剿抚兼施,以抚待剿的策略,先抚“熟苗”,后捣“生苗”,再惩“熟苗”,集中兵力,以整击散。
十二月初,张广泗到凯里,分兵三路,进剿苗族村寨。凯里一路4000人,由四川督标副将长寿、贵州定广协副将军曾长治率领;台拱一路3000人,由广西左江总兵王无党、贵州黔西协副将康世显率领;清江一路5000人,由张广泗和湖北襄阳总兵焦应林、湖南九溪协副将李椅率领。三路清军分别向九股河上、下游和清水江下游各苗寨同时发起进攻。广大苗民堵路、筑城、挖壕、埋签,顽强抗击,但终因力量悬殊,无法阻挡清军围攻。
年底,上九股的挂丁、郎川、空稗,下九股的台雄、打革,清水江下游的摆尾等数十个较大的苗寨,先后被清军攻破,苗民死伤惨重。乾隆元年正月,张广泗进一步部署围剿苗众:命总兵焦应林、副将长寿统兵留驻已攻占之苗寨;增调古州总兵韩勋、广东高州总兵谭行义、四川川北总兵
三月底,清军攻破近200座苗寨。包利被迫率众退入牛皮大箐。牛皮大箐位于黔东南苗疆中心,盘亘数百里,北为丹江,南为古州,西为都匀,东为清江。其主峰雷公山危崖入云,老树蔽天,泥泞没膝。是为易守难攻之处。包利率众将路径挖断,试图据守于此地以图再举。张广泗采用沿山筑长墙围困之策,檄诸军分扼箐口,然后四面搜剿。四月,起义军首领包利,于乌糯箐被俘。义军士气大受损伤,加之粮尽援绝,战斗力锐减。五月底,清军搜剿牛皮大箐,苗众损失惨重。六月至九月,张广泗回军清江、台拱、凯里、清平、黄平、施秉等地,大肆搜剿苗寨,数万苗众惨遭屠杀,一场声势浩大的苗民起义,终被镇压。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23774.html
以上是关于乾隆-乾隆时期的古州苗民起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乾隆-乾隆时期的古州苗民起义;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