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盱眙之战的始末过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盱眙-盱眙之战的始末过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盱眙之战的始末过程
盱眙之战是指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十二月,宋军于招信军(今江苏盱眙)击退蒙古军的战斗。臧质带领3700人对抗拓跋焘数十万军队,臧质完胜。
公元450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北朝后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乘卫国战争胜利之威,挥师南下,饮马长江。宋文帝刘义隆不得不奉献请和。次年正月初二日,魏退师北还,途经盱眙,遂与守将臧质发生了一场攻防战役,是为盱眙之战。
宋嘉熙二年(1238年),在蒙宋战争窝阔台攻宋之战中,宋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知庐州杜杲守庐州,击败蒙古军大规模进攻的一次作战。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宋将杜杲守城谋划有方,善于用兵,屡挫蒙古军,取得守城的胜利。蒙古军则缺乏攻城经验,屡战屡败。察罕见窥伺长江无望,决定抄掠南宋在淮西的其他郡县,破坏南宋的经济。
蒙古军在庐州撤退后,接着转攻滁州(今安徽滁县)。时任知招信军的南宋名将余玠,立即率领精兵急赴滁州救援。但是援军未至,滁州已经陷落。刚攻破滁州的蒙古军迅速杀来
余玠固守据点,誓死抵抗;蒙古军居然在野战中一时冲不破宋军的阵线,于是再次转移攻击目标,攻击守备空虚的招信军(今江苏盱眙)。
招信军即盱眙城的兵马被余玠带出救援,防御极为薄弱。而宋军以步兵主,不如蒙古铁骑的风驰电掣,余玠若率众救援,很可能盱眙城已经丢失,而自己的军队再次被反包围,造成人城两失的后果。
但是余玠还是毅然决定回救盱眙。他率军杀回盱眙,幸运的是,由于余玠在招信军的精心治理,城池尚未陷落。随即宋军一举突破蒙古军的阵地,转战进入盱眙城,布置防御,准备守城战。
十二月二十
余玠虽然是名文官,却身先士卒,不顾矢石,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率领宋军激战三日,身被重创多处,达到“几以不支”的地步。宋军将士在余玠的感召下,不顾寒冬和疲惫,奋力抵抗。
蒙古军本来就在攻打庐州时损失了不少马,劳师远征,战斗力大减;又见到余玠竟然能回师救援,士气更加低落,在城头始终无法进展,丢下大量尸体后,被迫撤退,并最终退出淮西。
在招信军被围后,余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退而保全自己的部队。但是余玠毫无犹豫地再次发起战斗,以其过人的胆略和坚强的意志,在一救一守中都成功抵挡了蒙古军的进攻,杀伤了大量敌军,不愧为抗蒙名将。
盱眙之战和庐州之战消耗了蒙古军的大量有生力量,使其破淮渡江的计划完全破产,又一次退出了两淮战场。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23078.html
以上是关于盱眙-盱眙之战的始末过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盱眙-盱眙之战的始末过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