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乾隆-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
材小用,于是将他调回北京,并提升为侍读学士,继续史料编修工作。本以为仕途之路前景一片光明的纪晓岚,怎知半年后却踏上了新疆的发配之路。
这里得先介绍一个人——卢见曾。
卢见曾,字澹园,山东德州人,曾担任两淮盐运使。乾隆二十七年告老还乡。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卢见曾的家还专门去探望,并题匾《德水耆英》。
乾隆三十三年,新的两淮盐运史尤拔世上任。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向皇上奏报发现两淮盐运亏空,金额高达1092万两白银。乾隆年间国库最充裕的时候也不过八千万两白银,这相当于亏空了八分之一的国库。而且根据尤拔世的调查,涉案时间竟然追溯到了22年前。
所谓盐铁官营,自古以来盐运就是国库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乾隆一听就急眼了,要求尤拔世彻查盐运亏空案。而刚刚卸任不久的卢见曾自然难脱干系。于是乾隆即刻下旨缉拿卢见曾并对其实施抄家,同时要求对于一切行动都要秘密进行,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抄家的结果却令乾隆皇帝大吃一惊,据奏报,从卢见曾的家里一共只抄出几千文铜钱,按照当时
对于泄露消息这件事儿,乾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纪晓岚。可是当时纪晓岚一个五品官,而且还是个修书的编辑,他哪来的消息呢?
这里又要提到另一个人——王昶。
王昶,字德甫,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和纪晓岚是同期,还是至交。案发时王昶任刑部侍郎,并且协助查办亏空案,完全掌握亏空案一手动向。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为什么会想到纪晓岚呢?而且仅仅因为是至交,王昶值得冒着杀头的风险给纪晓岚通风报信么?他又为什么要把卢见曾的消息告诉纪晓岚呢?
这中间还涉及到一个人,这个人叫卢荫文。
卢荫文是卢见曾的长孙。但是除此之外他还有两个身份。一来卢荫文是王昶最钟爱的弟子。第二个身份则更加重要,他是纪晓岚的大女婿。
如此简单的多角关系怎么可能瞒得过乾隆的眼睛,无需灵光第一个想到就是核心人物:纪晓岚。而后经过调查也坐实了给卢见曾通风报信的就是纪晓岚。
关于通风报信的故事流传的有三个版本。
《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二年,查治两淮盐运体引,前盐运史卢见曾坐的罪,昶尝客授见曾所,致使做漏言夺职。可见王昶最终还是受到怀疑,被免了职。
《清朝野史大观》:纪晓岚在得知消息之后的第一之间派人送了个信封给卢见曾。信封上未写一字,而信封内放了一把茶叶,还有一把盐。卢见曾见到信封内的东西,立
坊间流传:纪晓岚得知消息后,立刻在一个小孩手上写了个少字,让小孩跑去给卢见曾看。卢见曾一看立时明白这手加少不正是一个抄家的“抄”字,于是急忙转移了资产。
案件的审理过程并无特别之处,主审却值得一提。他就纪晓岚的老师,大清朝三朝元老刘统勋。虽然有着师徒的情分,但谥
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打算开始命人编写四库全书,正当苦于无人可以担此重任时,刘统勋再次适时的进谏皇上,纪晓岚才华出众可担此重任。乾隆听后甚是赞同,一道圣旨将纪晓岚从新疆调了回来。
可见这么多年在刘统勋的心中,这份师徒之情始终存在,但是在私情和大义面前,他不曾犹豫,对于情份,他也不曾忘记、怠慢。这一点比纪晓岚却不知高明多少了。难怪同样是三朝元老的张廷玉总是说:千言万语,莫如一缄。
整件事到此也算结局圆满,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所有涉案人员中,卢家无一人受到牵连,卢见曾在狱中高龄去世,算是喜丧。王昶也被革职留用。唯有通风报信的纪晓岚处以流刑,与其他人相比,处罚也略重了些。估计这与当时纪晓岚的官风有很大的关系,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怼人和吐槽功夫一流,略显轻狂。乾隆皇帝也是爱才,才想借这个机会教训他一下。
时也命也,纪晓岚是幸运的,得益于君王的惜才、老师的庇佑和自己肚子里的学识。才会成为乾隆皇帝心中编纂四库全书的不二人选,也幸免了边疆终老。
在发配新疆的这段时间,纪晓岚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沿途的风土人情上。无论走到哪他都会和当地百姓了解民俗民风。而沿途记录的奇闻异事,最终都写进了他最有名的那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深有感触时更会“吟诗一首”。
两年多的时间,他一共写了160多首诗,在回京之后编成一部《乌鲁木齐杂诗》。这部诗集里所有灵感都来自于这两年的生活见闻,其中包含的清新气息是当时的文坛所没有的,所以一经问世立刻为时人追捧。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17606.html
以上是关于乾隆-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乾隆-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