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1991年1月4日:作家三毛逝世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三毛-1991年1月4日:作家三毛逝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1991年1月4日:作家三毛逝世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曾用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黄桷垭。中国现代作家。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创作特点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人物评价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作家贾平凹评)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
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作家倪匡评)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17025.html
以上是关于三毛-1991年1月4日:作家三毛逝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三毛-1991年1月4日:作家三毛逝世;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