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明朝-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北上迎
公元1439年,掌握瓦剌实权的大师脱欢去世(明朝封他为大师)。其子也先继位,后来经过他一系列的征伐,征服了漠南诸部,统一了整个蒙古。
也先每年也向明朝贡献无数马匹,换取许多赏赐
由于宦官王振不愿多给,按实际人数发放,还减去马价五分之四,此时王振深受明英宗的宠信,逐渐干政。由于没能满足也先的要求,1449年七月,瓦剌兵分四路,大举入侵内地,明朝危机。
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朱祁镇欲要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劝阻也没用,最终,明英宗朱祁镇克服群臣的劝阻,踏上亲征的路上,一条不归之路。
由于宦官王振的的存在,这一场战争注定明军的失败,明英宗本就不是行军打仗的人,王振一手专断,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随征的文武大臣不得参与军政事务,全由他说了算,军中也是相当惊慌。
公元1449年七月十九日出居庸关,八月一号明军达到大同。由于瓦剌北撤,镇守太监郭敬报告,认为这是也先诱明军深入,王振不听,认为这是机会,坚持北进,深入草原的前锋军连连惨败。王振惊慌的带着明英宗撤退。
史料记载原本王振撤退时,是想路过他的家乡蔚州,可以风光一把,却担心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于是改变了撤退的路线,由于多次的更改路线,士兵疲惫不堪,最终导致明军3万骑兵被杀殆尽。
狼狈不堪的逃到土木堡,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退回居庸关内,王振不准。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包围,在土木堡时,明军饥渴难耐,那里没有水,也先假装和谈,主动撤离,等到明军下来饮水时,被瓦剌军突袭,仓促应战,被杀的溃败。
至此,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王振被明英宗护卫将军樊忠杀死。
而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呢?
损失的人物:许多重要的官员在这场战争死去,如:四朝老臣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多人全部被杀,无数文官武将战死。
文武百官已经不见一大半,明英宗复位时,又把于谦为首的众多权臣相继杀死,造成军政上第二次断层。这一时期明朝重要的官员损失相当大。
损失的物资:明成祖朱棣留下来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里包括了土木堡之变的损失兵力和北京保卫战损失的明军。最为精锐中央军毁于一旦,而军火武器的研发大大受阻。财产损失更是无数。
偌大的一个帝国,要兵没兵,要财没财,要人才没人才。
不管是官员,还是武将都是要时间培训成长起来,兵力更是需要金钱与时间来组建的,这些明朝都没有或者没时间。
因此,那段时期皇帝只能宠信宦官,来制衡其他文官,这就造就了其他官员的反对,两者离心离德,景泰、天顺年间,明朝皇权斗争愈发激烈,斗争也更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16977.html
以上是关于明朝-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明朝-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