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目莲戏的发展历史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目莲戏的发展历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目莲戏的发展历史
目莲戏是佛教方面的戏曲,一般都是劝人为善,敬重佛祖,孝敬双亲,宣扬吃斋念经,修身养性,行善积德等方面的佛教文化。
《目莲戏》又称《目莲救母》,属北方杂剧。高中南渡后流传到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西、浙江一带。据苏庄镇唐头村《方氏谱牒》记载:“宋末十八都上林人方椿,自小在陶家畔牧牛,以竹笠为铙钹,土块为鼓锣,响震林木。数年后端坐而逝,立地成佛。有指之者曰:此定光古佛转世也。于是乡民于石耳山中建庙,塑其像于殿中。后旱涝灾祲,祈禳辄应。为感谢古佛之恩赐,该村许下素愿,每隔五年,连演三天三夜《目莲戏》。”
自此,历代相传,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庄、富户、唐头、大坂湾等村,目莲戏演出均十分兴盛。据调查,全部目莲戏藏本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尚存几曲单本,仍保存在苏庄镇文化站。
目莲戏分正目莲,花目莲。正目莲主要内容是刘氏青堤违背誓言,不仁不义,杀狗开荤,死后被打入地狱。目莲是个孝子,为救母亲,不畏艰辛,得观世音帮助,历尽艰险,赴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如来佛祖赐其法杖,破开地狱门,从血湖中救出母亲,同返天堂。共有五本:一是大佛登殿;二是傅荣逼债,傅荣游天;三是杀狗
目莲戏音乐,原来没有丝弦,不要胡琴、箫笛,全部用的是锣、鼓、钹、先锋、唢呐等打击乐器伴奏。后来,为吸引观众才在音乐上加上丝弦。宋末传到开化后,在长期的演出中,吸收了当地民歌、小调、三角戏,加上受徽腔和道士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演形式,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戏曲集成》一书中被称为“开化高腔”,并在浙西地区享誉一时。当时开化专演目莲戏的就有目莲
1986年,全国开展五大集成调查,县文化局抽调了刘高汉、江炳耀等人,专门对全县戏曲进行调查,历经半年之久,跑遍了苏庄、马金、杨林、菖蒲、华埠等数十个乡镇,编撰了《开化目莲戏资料本》。在衢州市五大集成工作汇报时,刘高汉将资料本分送各与会专家,江炳耀放唱了老艺人演唱的录音,深受专家们的好评。
一九五五年苏庄镇大坂湾村文工团曾上演“目莲戏”折子戏《挑经救母》和《观音戏目莲》。傅罗卜由姜永根(出生于1941年,现健在)扮演,观世音由丁绍华(1921~1969)扮演。
《挑经救母》讲的是傅罗卜一头挑经,一头挑着娘亲的灵牌去西天,请求西天佛祖发慈悲,让她死去的娘亲早日能上天堂。原来是傅的母亲在世时,不信佛,不念经,不戒酒除荤,触犯了佛祖,死后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傅是出家人,不忍亲娘在阴司地府受苦受难,因而挑着经书和娘的灵魂,千里迢迢到西天去赎罪。
《观音戏目莲》说的是傅罗卜挑担至黑森林地带,观音要试探一下目莲的凡心,她变成一个美女,叫傅罗卜与她共枕同眠,傅不从,坚持不住欲行,观世音又变出一只老虎来吓唬他,使他欲走不能,只得住下,夜里观世音又说肚子痛,要他摸肚子,后被逼得无奈,拿了纸张垫在少女肚皮上才抚摸。观世音非常感动,助傅罗卜到了西天。
目莲戏还有《观世音出世》等剧目(已无剧本),曲调一般唱高腔。古时演出要扮“五枪佛”
目莲戏多年没演,曲调只有演出者回忆记起部分,尚存剧本,急需挖掘保护。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3035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目莲戏的发展历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目莲戏的发展历史;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