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

  • 中元节,中国习俗,新加坡华人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7-24 19:0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

奇闻趣事小故事长篇

加坡人过中元节与其他国家地区华人的过节方式有所不同,最为热闹也历时最长。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月底,新加坡华人就以社区、庙宇或街道为单位,在全国各地举办“庆赞中元”活动。

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

集体供奉

中元节期间

广西人的奇闻趣事故事简介

,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弥漫着香烛烟火的味道,是这个节日的独有气息。很多人家会在自家门前、组屋楼下或店面走廊点烛焚香祭拜,心中默念祈求平安,并供奉水果、肉品和米饭,有时还加上中元节专制糕点等,然后焚烧纸钱。为了便于清理纸灰,不影响公共卫生,新加坡政府专门定制了焚烧桶,每年七月摆放在组屋前供人们烧纸用。

商家店铺和公司企业也在街头巷口贴上红色招纸,设坛酬神,虔诚祈祷“好兄弟”(当地人对鬼魂的讳称)保佑生意兴隆,阖家平安。因为中元节除超度先人外,还普渡十方孤魂,倡导多行善事,所以人们也愿意在公共焚烧桶烧纸以普施供奉。

七月歌台

华人常以歌舞形式祭奠亡魂,这一文化特性在新加坡被发挥到了极致,整个七月“鬼月”夜夜载歌载舞。最初负责献演的是

各种奇闻趣事直播

传统戏班。20世纪40年代,一些中国内地的歌舞团来新加坡避乱,他们举办歌舞表演为抗战筹款,并将演出称为“歌台”,但当时是在电影院里售票演出。到了60年代,演酬神戏的传统戏班为吸引观众,在演出中穿插歌台表演,最初是歌台表演1小时,戏班演出3小时。

到了现代随着从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新移民歌手的加入,歌台表演逐渐成了主流,舞台也由早先简单的卡车车厢相拼,变成了临时搭建的固定舞台。祭祀的沉重严肃气氛被热闹的歌舞冲淡许多,七月中元节更像是为全体新加坡人举办的一场娱乐盛宴。

七月初一,在很多社区的空旷地都搭建起一个标有“盂兰盆会”字样的歌台。

左侧是拜祭用的供台,摆放着烧猪、鸡、鸭和水果、罐头、干粮杂果、素食斋品等供品,装饰着彩色的三角旗,供桌前还

国外奇闻趣事视频去哪找

插着高香巨烛,高约二三米,排列整齐,蔚为壮观。太阳下山后,歌台的表演就开始了。演员多用福建方言,表演以神话故事、宗教典故为主题的地方戏曲或者现代歌舞,有时还邀请歌星到场演唱流行歌曲,以此酬神祭鬼。台下或坐或站挤满了周围社区的居民,有的伴着节奏挥舞手臂,有的边点歌边给歌手发红包,

还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围着歌台嬉戏。热闹欢庆的气氛吸引了不少过路行人和游客驻足观看。千万要注意的是,哪怕站得再累,也不要去坐歌台下第一排空着的席位,因为那是专为“好兄弟”们准备的。新加坡的中元节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肃穆冷寂,烟火舞乐充满整个农历七月。

投标晚宴

焚香烧纸祭奠完毕,欣赏着歌台上的表演,中元晚宴也开筵了。食物很丰盛,而且对所有人都开放,可以任意免费取用。在宴席中间会进行福物投标的活动,主办者通常邀请演艺界小有名气的人士来主持喊标,用来喊标的福物是据说会有好彩头的吉祥物,多为金色,如金龙或黄梨,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往往最后投中的价格会高出市价数倍。

投标者的目的在于施行善举且得个好彩头,期盼会有福报,增加好运财气。投标所得主要用于慈善事业,甚至有的中元宴会当场直接派发慈善礼包给生活较为贫困的人。新加坡人敬祖追远、倡导爱心的传统,重视优秀道德传承的风气,散发着这个移民国家的独特文化魅力。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sjwh/30202.html

以上是关于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元节-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675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