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善哉行 其一》的典故鉴赏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管仲-《善哉行 其一》的典故鉴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善哉行 其一》的典故鉴赏
《善哉行 其一》是魏晋时期诗人曹操的作品之一,暗寓了诗人以晏婴、管仲自居的心意。也就是说,咏古的目的旨在抒写情怀。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古公亶甫积德行义,因广施仁爱,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古公亶甫:周文王的祖父。“古公”是他的称号,后被尊为“太王”。
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载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 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思弘一道,哲王 于豳——一心想着发扬光大后稷、公刘广施仁政的治国方略,古公亶甫迁徙到豳地以后,成为受大家爱戴的贤明君主。弘:发扬光大。一道:同一道理,此指广施仁 义的治国方略。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豳:地名,在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哲王:贤明的君主。以上为 第一解。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太伯和仲雍都有王者仁义的德行。太伯:古公亶甫的长子。仲雍:虞仲,古公亶甫的次子。当时,太伯和仲 雍得知古公亶甫准备把王位传给他们的弟弟季历,进而将王位传给季历的儿子姬昌,于是,二人离开国家,来到南方的荆蛮之地。《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 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太伯、仲雍让国的德行流传百世。他们来到南方之后,尊重当地的风俗,剪断了头发,在身上刺上了花纹。断发文身:剪断头发,在身体上刺花纹。这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以上为第二解。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伯夷和叔齐是古代的圣贤。伯夷:殷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孤竹君死后,因与其弟叔齐互相让国,弃国逃走。《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他们互相让国,不为世用,饿死在首阳山上。殂:死。首山:首阳山,旧说不一,在今山西运城永济南。以上为第三解。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仲山甫是多么地有智慧啊,他辅佐周宣王,从而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山甫: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他辅佐宣王革新政治,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相:辅佐。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为什么杀害杜伯,就会损害周宣王和仲山甫君臣的好名声呢?何用:为什么。杜伯:周宣王的大臣,无罪被杀。累:连累。圣贤:圣君贤相。这里指周宣王和仲山甫。以上为第四解。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齐桓公称霸,依靠的是管仲。齐桓:齐桓公。赖:依靠,依赖。仲父:指管仲。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后来,齐桓公任用小人竖刁,他的五个儿子又争权夺利,致使齐桓公死后无人收敛,尸体腐烂后生出的蛆虫爬到门外。竖刁:齐桓公宠信 的宦官。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临终时的遗言,任用竖刁等奸佞之辈,致使朝政出现混乱的局面。《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 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以上为第五解。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晏婴广积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他在世上保持高洁的德行,从没有考虑过要做一些迎合君主的事情。与:从,随着。沈德:潜德,保全德行。一本沉浮。以上为第六解。
仲尼之世,王国为君——孔子生活的时代,王室
随制饮酒,扬波使臣——管仲平定西戎有功,周天子用上卿之礼招待他,他只接受下卿之礼,饮酒时不越制度。君子听说后,高度赞扬管仲。制:礼制,周代的礼 乐制度。扬波:
诗具有咏史的品质。在这首诗中,诗人一是赞美了开创周王朝基业的古公亶甫,表明以德服人的政治 态度;二是在赞扬太伯、仲雍、伯夷、叔齐等让国的品质时,提出以古人风范律己的思想;三是用周宣王、齐桓公任用小人之事,思考其身亡国乱的经验教训;四是 通过赞扬晏婴、管仲,表明尊奉汉室、谦虚礼让的政治态度。其中,暗寓了诗人以晏婴、管仲自居的心意。也就是说,咏古的目的旨在抒写情怀。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9542.html
以上是关于管仲-《善哉行 其一》的典故鉴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管仲-《善哉行 其一》的典故鉴赏;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