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杨疤眼》全文翻译及解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学-《杨疤眼》全文翻译及解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疤眼》全文翻译及解释
《杨疤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卷一的第39个
貌似聊斋志异中的狐狸分为几种,一种是绝色美女,一种是本来面目的狐狸,还有一种就是化为人形的小矮人。
拼音:yáng bāyǎn
语出:《聊斋志异》(卷七)第三十二篇
一猎人,夜伏山中,见一小人,长二尺已来,踽踽行涧底[1]。少间,又一人来,高亦如之[2]。适相值,交问何之[3]。前者曰:“我将往望杨疤眼。前见其气色晦黯,多罹不吉。”后人曰:“我亦为此,汝言不谬。”猎者知其非人,厉声大叱,二人并无有矣。夜获一狐,左目上有瘢痕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1]踽踽(jǔjǔ举举):孤独的样子。
[2]高亦如之:高矮也相等。
[3]交问:彼此相问。
有一个猎人,夜间到山中打猎。刚埋伏下,看到一个小人,身长约有
这天夜里,猎人打倒一只狐狸,发现它的左眼皮上,有一块像铜钱那么大的疤眼。
故事结束了,最后这句话,就是说这只死狐狸就是两个小矮人口中杨疤眼吧。可见动物是有预感的。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944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学-《杨疤眼》全文翻译及解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学-《杨疤眼》全文翻译及解释;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