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

  • 渔父,读书,文化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7-27 02:2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

《渔父词(其九)》原文:

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金拄①屋,粟盈困②。那知江汉独醒人。

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
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

【注释】

①拄:支撑。

②困:圆的谷仓。

【赏析】

此词虽名“渔父”,并不描绘渔父生活,而以赋笔议论达官贵人的富贵荣华,作为反衬。此在立意、构思上均属独特。

词一开始,就从车马、食住方面极力渲染达官贵人们豪华气派: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乘高车驾驷马,身居金屋,五谷满囤。

词中以“暮暮朝朝”的叠词,在“冬”“春”之间加一个“复”字,突出了这种豪华生活周而复始,似乎永不终结,然而

分享世界奇闻趣事作文题目

词中一个“趁”字,就将这种生活的时间极限点明,即只能“趁”在朝为官之时,否则会一切全无。

荣华随权势而来,随权势消失而去。它是当年笏满床,今日陋室空堂;当年歌舞场,今日衰草枯杨;当年紫蟒长,今日破衣烂裳;甚至当年纱帽戴,今日铁枷扛。词中以一个“趁”字点睛,指出世界上一切荣华富贵只是过眼烟云而已。

作者的这种世事沧桑、盛衰荣枯之感,是有其深刻的血泪体验的:父兄,昨日还是显赫的国君,今日已沦为金人的阶下囚。自己几年前刚被群臣劝进即位,三年后就遭兵变,被迫禅让太子。刚刚披龙袍、坐龙床,春风骀荡;转瞬间,门无帘,乘竹,朔风呼啸。刚刚百官朝贺,钟鸣鼎食;转眼如丧家之犬,乘槎入海。在百姓前,一国之尊,收四方之所有;在金人前,拜表称侄,纳银输绢。

一切的一切,都忽有忽无,颠颠倒倒。在这一片荒乱中,一片矛盾中,作者多想出离尘世,隐逸山林,故而在结句中赞道:“那知江汉独醒人”。

他认为奔波于官场权势,追逐于功名利禄的芸芸众生都是醉人,只有隐山林而避

王德峰奇闻趣事

世,赏清风明月的渔父才是独醒人。

“那知江汉独醒人”既是对渔父的

冷门奇闻趣事

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社会的否定。作者忽荣忽辱颠簸不定的生活,使他在词中超越了阶级局限,多处赞美渔父,如《渔父词·其十一》中道:“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当然对渔父的赞美,着眼于他的逍遥无忧,过的是“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渔父词·其十》)的优游自在的生活。

此词突出特色是以议论入词。清沈德潜曰:“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入哀》诸作,近体中《蜀相》《咏怀》《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

(《说诗晬语》卷下)此篇《渔父词》通篇议论,人们读之仍受感动,其原因之一是它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那深沉强烈的感情,自然扣人心弦;其二,词中议论的话语,并不是概念的,而是以“高车驷马”“金拄屋”“粟盈囷”的形象表现富贵荣华等抽象概念,使议论与形象结合当然就具有了感人力量。

诗中的议论,有“不着色相”的,有“着色相”的。“着色相”好比演员登台表演,把容貌长相给人看。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不着色相”,就是作者不说出自己的意思;前者写得显露,后者写得含蓄。

本词前半部分为衬笔,结句点出词旨,这议论自然是“着色相”的,但

中外的奇闻趣事

这议论中又蕴含诸多感慨,富有沉郁顿挫之美,耐人寻味。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8695.html

以上是关于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渔父-赵构《渔父词(其九)》原文赏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815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