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唐三彩的烧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唐三彩-唐三彩的烧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三彩的烧制
唐三彩胚胎制作完毕,要经过晾干,然后入窑素烧。唐三彩釉陶的品种很多,但焙烧工艺基本相同,不管是结构复杂的镇墓兽、天王俑,还是比较简单的马匹和骆驼,包括很多生活器皿等,都同样先经过第一次素烧。
素烧前的坯胎有一定水分,烧窑时要先采取小火烘干的方法。把点燃的木柴放在距窑膛一定距离之外,靠窑顶排烟孔形成的抽力,将点燃的烟气吸入窑内,逐步把窑内泥胎水分排除,烘干坯胎。如果前火烧得太大,坯胎中水分排不干,最容易被烧崩或炸裂。唐代烧制三彩坯胎是利用肉眼掌握火色温度的,是从黑色逐渐加温到黑紫色、紫红色、红色、红黄色、黄色、黄白色即成。
坯胎烘干后烧到的温度即挂上紫红火色后,可进入中火烧制,中烧阶段进入大火烧到一定温度,看到窑内火色变成红黄色时,应进行缓慢地烧制,每加一次木柴的时间要长,即靠火,直到胎子烧成。大件物品经过10多小时,小件物品经过5小时,从低温开始逐步达到实际温度摄氏900度左右即可烧成。而有一些器皿类胚胎的烧制温度要达到摄氏1000至1100度。
素烧后的胎体要进行分拣,将有瑕疵的胎
一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彻底阴干才能进行素烧,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烧制过程中胎体变形和开裂。唐三彩一般需要两次焙烧,第一次经过1000℃~1100℃左右的温度将胎体烧坚,取出后施釉,再入窑经过800℃~900℃温度釉烧,胎体上的釉料开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斑斓的色彩。
釉烧时因为火焰上下流动没有固定的规律性,变化比较大,再加上三彩釉的自然流动性,出窑后器物色彩绚丽夺目,一件唐三彩艺术品就制成了。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到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
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作为随葬品使用,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还在印度、日本、朝鲜
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当时的国际场上,唐三彩就已负有盛名,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8590.html
以上是关于唐三彩-唐三彩的烧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三彩-唐三彩的烧制;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