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1902年10月06日:刘坤一逝世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刘坤一-1902年10月06日:刘坤一逝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1902年10月06日:刘坤一逝世
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晚清军事家,政治
中日甲午战争时,支持对日作战,并任湘军统帅指挥湘军出关与日军交战。1895年强学会成立,他表示支持。维新运动起,他攻击康、梁变法,但又反对废黜光绪帝。1901年与张之洞连上三疏,请求变法,提出兴学育才、整顿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张,称“江楚三折”,多为清廷采纳。1902年提出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的主张。尽管由于当年10月即不幸病逝,刘坤一的这一设想未能进一步细化,然而他的倡议仍然产生了影响。他的接任者张之洞等循着这一思路精心设计,筚路蓝缕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占朝鲜后又进犯中国东北。由于前期中国参战部队多为淮军班底而屡遭失败,清政府决定派遣湘军出关对日作战,并任命两江总督,原湘军宿将刘坤一担任钦差大臣,指挥六万湘军出关。1895年1月17日,清军四次企图收复海城,皆失利,2月28日,日军发起反攻,从海城多路追击,3月4日,日军在牛庄重创湘军主力,7日占领营口,9日攻陷田庄台,曾经不可一世的湘军就此在辽河东岸全线溃败。
此前,北洋舰队已在威海卫之战全军覆没。海陆两线的全面失败,使清政府趋向和谈。但湘军统帅刘坤一已经清醒认识到日本将成为中国未来巨大的威胁的局面。此时,他提出了对日应采取战略上持久的方针。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上,他指出:
“赔款割地
开战有重点:“唯一经决裂,倭心分拥猛攻,自以保京畿、固辽沈为第一要义。”“万一京畿吃紧,坤心抽调劲旅,迅速入卫,以保无虞。”
战争形势有利:“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近得探报,倭新卒从以老弱充数,饷亦不继。在我只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奴悬师
“有钱赔款,不如用兵两年。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持久作战之要,抱一决死战之念,鼓动军心,是最优选择:“‘持久’二字,实为制倭要著。诸将一闻和约,议愤填胸,必欲一决死战。坤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
应当说,刘坤一提出的持久战方针是切实可行的,中国地大物博,是无法消灭的,日军兵力不足,而劳师远征,战线拉长,是兵家之大忌,只要中国采取战略上持久的方针,坚定抗日决心,发动民众抗战,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日军最后只能失败。况且当时日本当局也清醒地认识到以现有的武力是无法达到消灭中国的目的的。然而由于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为首的主和派势力强大,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论持久战》和“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等抗战时期的指导性纲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影响。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zglssj/4888.html
以上是关于刘坤一-1902年10月06日:刘坤一逝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刘坤一-1902年10月06日:刘坤一逝世;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