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

  • 鬼趣图,文化,艺术,罗聘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7-29 07:44
  • 10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鬼趣图》作品赏析

《鬼趣图》是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人物画。

简介

罗聘曾多次绘制《鬼趣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作品之中,《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

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
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

画作详情

《鬼趣图》一共8幅。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烟雾中

奇闻趣事文案短句怎么写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似真似幻。那虚无飘渺的形象,就是“鬼”;第二幅,画面上是两个鬼:一前一后,疾速前行。

后面跟着的鬼,头戴缨帽,很瘦,有人认为画的是一对主仆;第三幅,画的是一个穿着华丽而面目可憎的“阔鬼”,它手拿兰花,贴近一个女鬼说悄悄话

二战时期奇闻趣事

,旁边还有一个鬼在窃听;第四幅,画的是一个矮鬼,拄着拐杖,一个红衣小鬼为他捧着酒钵;第五幅是一个绿头发鬼,脚和手臂都很长,在作捉拿状;第六幅是一个大头鬼,正追赶着跑在前面的两个小鬼。

两个小鬼一边奔跑,一边慌慌张张地回头看;第七幅中,一共画了4个鬼。一个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疾行,紧紧地跟在前面的一个鬼后。还有两个小鬼,头出现在伞旁,没有身子;第八幅,画的是两具白骨骷髅,一男一女,站在树丛中的一座古墓旁说

喝茶的奇闻趣事

话。

赏析

《鬼趣图》在绘画技法上很有独到之处。据道光年间的学者吴修(思亭)的记载:“先以纸素晕湿,后乃行墨设色,随笔所至,辄成幽怪之相,自饶别趣。”墨的渗透和渲染是泼墨山水的基本技法,把这种技法引用到人物(鬼物)画上,使技法和主题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出鬼气和鬼趣,却是罗聘的精心创造和湛深艺术修养。

《鬼趣图》被不少人认为是揭露黑暗、讽刺不公的一把艺术匕首。

就像蒲松龄、纪昀、袁枚,他们用语言来描述,罗聘就用绘画来描摹,其实是异曲同工。

《鬼趣图》其实贯注着罗聘深厚的人文精神。罗聘从小饱读诗书,崇儒崇佛,性格中庸、敦厚、儒雅。“温和的性格决定了罗聘不可能画出带有强烈的尖锐犀利的思想性作品。

尽管初到京师,会遭受白眼、冷遇,也能体会到官场的狡诈、人情冷暖,他本人也有些侍才傲世的书生狂气,但这绝对不会导致他的性格到了北京就突然间变得激烈愤世起来,并以《鬼趣图》作为标枪在乾隆眼皮底下投掷。

罗聘创作《鬼趣图》的灵感是源于他的宗教情怀,体现了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他将鬼魅人格化人情化,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精神。”

《鬼趣图》有别于民间传说的狰狞恐怖的形象,用写实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并按大众审美心理需求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渲染烘托鬼域特

北京故宫奇闻趣事手抄报

有的情境,形象个性突出,神态生动,造型新颖。

罗聘在绘制《鬼趣图》时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技法,就是用水将整张画纸打湿,然后作画。在湿纸上作画是需要技巧的,落笔的轻重缓急都是关键,罗聘的湿纸画法则运用恰到好处,整个画面布满幽冷的鬼气。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7213.html

以上是关于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鬼趣图-《鬼趣图》作品赏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946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
  1.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