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颐和园铜牛的历史经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颐和园-颐和园铜牛的历史经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颐和园铜牛的历史经历
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中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就连下令铸造它的乾隆皇帝,也这么叫它。
没想到“金牛”的称呼延续下来,差点给了铜牛惹来了杀身之祸……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皇家园林、王宫府第无一幸免。
在进入颐和园之初,就已经有侵略者听说这里的昆明湖东岸有只金牛。一想到足足有一头牛般大小的金子,他们立刻红了眼睛。十几个士兵坐在一起商量,一定要将金牛
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八国联军手持刀枪破门而入,北京颐和园顿时火光漫天。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地图,那一队觊觎铜牛的士兵,毫不费力地来到了铜牛的面前。黑夜中,他们举起手中的火把,金光灿灿的铜牛更被照得通体发亮。
贪婪的侵略者顿时欢呼雀跃,立刻盘算起怎么运走这只金牛。可是,拖动一只真牛也要两三个人费尽力气,更何况这只铜牛!十几个士兵费尽力气,还是没能抬起铜牛,便想到了割掉牛头带走。
一个士兵举起刺刀,猛地向铜牛砍去,只听“当啷”一声,铜牛背上砍出了一个口子。士兵凑近想看看口子有多深,却发现了一点异样。原来,铜牛本就不是金子所铸,划开一个口子就显露出了铜的质地。
看到铜牛不是金子的,十几个士兵都傻了眼,唾骂着离开了昆明湖岸,就这样,铜牛躲过了大劫,幸存了下来。
被砍了一刀的铜牛,历经枪林弹雨的沧桑岁月,仍然看守在昆明湖畔,注视着时代变迁,讲述着那段叫人无法忘怀的历史。
虽然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风吹
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全身镀金,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铸造镀金铜牛,放置昆明湖岸,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位的作用。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侵占颐和园。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后听说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民众们趁天黑夜静,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湖底。由于人民的保护,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岸,向游人展示。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拨蜡法铸造的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6085.html
以上是关于颐和园-颐和园铜牛的历史经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颐和园-颐和园铜牛的历史经历;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