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

  • 黄梅戏,演员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01 02:5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

黄梅戏最初被称为“采茶戏”,现湖北省黄冈市下辖之黄梅县为黄梅戏发源之地,在鄂、赣、皖三省存在着数种关于黄梅戏起源的不同说法,占据相当大比重的一种说法认为:黄梅戏本是因黄梅地区大水泛滥成灾,人们祈祷上天的仪式上所唱的曲词,而后沿江而东散布于鄂、赣、皖的十多个县。

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
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

最初的黄梅戏演员并非脱产的专业演唱者,而是从事农事活动的空闲时间或者灾荒年份进行演出,以演唱“黄梅调”获得生活收入来源。在交通不便利、观念落后的条件下,黄梅戏演唱者没有统一的

奇闻趣事郑大钱青皮草

组织管理机构,更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

各自为阵的表演组织方式虽然为丰富黄梅戏的唱腔、增加优秀剧目提供了条件,但也由于演唱者天赋能力、文化水平、发音吐字习惯、情绪把握能力等方面有差异甚至迥乎不同,以致黄梅戏唱腔产生了“十腔九不同”的尴尬局面。

更夸张的是黄梅戏在解放前只有“三打七唱”,即只有锣鼓伴奏没有胡琴伴奏,后来增加了一把胡琴,但却是以演员为主,胡琴跟着演员伴奏,和现今演员和伴奏的关系刚好相反。这样演员的就对全剧演出有指向性,伴奏台词全依照演员的表现进行,这也是黄梅戏唱腔混杂不一的因

鸦片战争奇闻趣事

素之一。

《闲情偶寄·演习部》中言“调平仄,别阴阳,学歌之首务也。”发音吐字在戏曲表演中极为重要。所有唱词都要演员一字一句念出味,唱出韵,若发音吐字成了“四不像”就会严重降低戏曲表演的艺术价值,甚至贻笑大方。李渔后文为发音吐字找出了三个关键点,即“阴阳平仄”、“出口”和“收音”。从语音学角度看,“阴阳平仄”指的是声调;“出口”指的是声母发音;“收音”指的是韵尾的控制,即戏曲演唱所强调的“字正腔圆”。

如黄梅戏的《小辞店》,内容说的是有妇之夫蔡鸣凤和有夫之妇柳凤英的婚外情,里面扮演女主角柳凤英的演员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连续唱三百二十多句戏词,而且还要声情并茂的演唱出柳凤英个人物前后的喜怒哀乐。同是扮演柳凤英

世界趣事奇闻投稿

,今天和昨天唱的可能大有不同;观众听同不同演员唱这出戏,可能相差也很大。

简单地说,唱腔缺少具体细致的规则规定,演员的演出受个人因素影响极大而难于演出,观众

动画片奇闻趣事

的欣赏也很容易被限制在表面上的唱腔区别,而无法深入,致使美感顿减。柳凤英演唱的一个多小时中,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演员的失误,找出与其他演员的不同。

这种现象在建国后的“戏改”之前,一直存在。“无定腔”对一个剧种的长足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没有确定的唱腔,便无法进行程式化表演,而没有程式化的表演便无法将表演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更别说在异质文化中获得一席之地。

“戏改”之前的黄梅戏能拥有地区性的名气,而无法像京剧那样成为风靡全国、饮誉海外的剧种,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音唱腔“无定”而无法进行程式化表演。可见,自然状态发展中的黄梅戏唱腔虽然丰富,可这种丰富为黄梅戏发展带来的益处远远少于弊处。这也成了黄梅戏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5026.html

以上是关于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早期是怎样发展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111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