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韶关、深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防城港,台湾新竹、苗栗、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式有两种:一:砖瓦结构。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三、花岗岩条石结构(如江西龙南龙光围)。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广东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以及江西赣州、福建龙岩、香港新界等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赣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客家围、深圳碉楼、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也称半圆形围屋或者方形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以及江西省的赣州等地。围龙式围屋是围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典型的客家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以及风水和哲学思想的具现。围龙式围屋一般背靠山坡而建,其结构以中间的正堂或堂屋为基准。正堂一般是二进至三进,呈方形结构,分为上堂、中堂和下堂(三进)。
正堂左右两旁有同样是方正结构的横屋,简称为“横”。自正堂向外以同心半圆形的房屋结构一层层扩张,每一层称为一“围”或一“围龙”。围龙的层数和一侧横屋的排数一般是相等的。普通的围龙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中间有个正堂、两侧各有一排横屋、对应一层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一围龙对应两排横屋)、“四横双围龙”(两层围龙)等等,最多可以达到“十横五围龙”之多。
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风水理论的体现。
典型:福建土楼圆形的围龙屋简称土楼、圆楼或圆寨,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由于其正圆形的外形和全封闭的设计,较早为世人所知。客家式圆楼可能是围龙式的客家围屋和闽南当地的福佬人的土楼结合的结果。和围龙式的客家围屋相比,圆形土楼具有更强的防御性功能。
修筑圆楼需要用到质地特殊的黄土,将刚挖好的黄泥堆放三个月,经过特殊的发酵过程而形成“熟泥”,再经过数道搅拌程序,将煮至融化的糯米浆加入黑糖或蜂蜜,再倒入熟泥中一起搅动,方能使用。自诏安来到台湾云林的诏安客可能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建材,而无法建造圆楼,只能建造"ㄇ"字形的房子,并连成集村的形式。
典型:四角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
崇林世居,是广东省惠州市最大的客家围屋(广东第二大),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大山下村。
椭圆形围屋是将一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又被称为“世界民居奇葩”。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5006.html
以上是关于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