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外来文化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敦煌壁画-外来文化对敦煌壁画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外来文化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敦煌壁画一开始就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形成自成体系的中国式佛教艺术。在这方面,古代画家们立下了丰功伟绩。值得称道的,是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来艺术时他们那种宏伟的气魄和抉择精严的态度。
季羡林先生曾这样总结:“世界有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和伊斯兰文化体系,希腊和罗马西方文化体系。前三者是东方文化体系群,后者为西方文化体系群。从敦煌发展过程看,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敦煌与佛教文化交流,而印度文化南丁先天的地域性,便形成印度与希腊、罗马、伊斯兰文化相交流。因此,敦煌艺术是四大文化交流的成果,是世界艺术的宝库和丝绸之路上的一道靓丽的奇葩。”
据刘志安编著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
自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后,敦煌与西域的关系便十分密切。在唐代壁画中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画面甚多,特别是莫高窟第158窟释迦牟尼涅槃像四周集中绘制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各族人民。壁画上不仅生动的描绘了释迦牟尼涅槃后圣众的悲痛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西域各国国王衣饰打扮和风俗礼仪。
敦煌壁画对外来艺术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如果把十六国时代的墓室画与同时期的敦煌壁画相比,可以发现:墓画人物多宽袍大袖,造型简略.而对人体解剖不签注意,象征性装饰性的味道较浓;敦煌壁画人物多半裸或裸体,描写细致,人体比例和解较准确,因而真实感较强。同一时期,同为中国画家所作,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是中国绘画与以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绘画,同于两个不同体系。中国以写意著称,西方以写实见长。
中原绘画,以儒家礼教思想为基础,讲道德,尚伦理,穿深衣大袍,蔽体深远,笼形体于衣内,因而人物形象不见骨筋,不重立体感,着重表现“寓形寄意”的象征性的装饰美。魏晋十六国墓画即属于这一体系。
敦煌壁画直接受到龟兹壁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而龟兹壁疏又
我国绘画起初不事晕染,战国时代开始在人物顶部饰以红点。两汉时代才在人物面部两颊晕染红色,以表现面部的色泽,但立体感不强。西域佛教壁画中的人物,均以朱红通身晕染,低处深而暗,高处浅而明,鼻梁涂以白粉,以尔隆起和明亮。这种传白印度的凹凸法,到了西域为之一变,出现了一面受光的晕染;到了敦煌又有所改进,并使之与民族传统的晕染相融合,逐步地创造了既表现人物面部色泽,又富有立体感的新的晕染法,至唐而达到极盛。
正如画史上评吴进子的壁画时所说的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3526.html
以上是关于敦煌壁画-外来文化对敦煌壁画的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敦煌壁画-外来文化对敦煌壁画的影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