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

  • 画山水序,艺术,美术,宗炳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03 14:4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

宗炳的《画山水序》开山水画论之先河,是就自然山水审美而发的议论。

《画山水序》中对“质有而灵趣”的山水进行的审美三阶段,即画家或欣赏者要以“澄怀”的超越精神游心于山水之“道”,这样才能以山水之形传山水之神,最后悠游于山水之中,达到“畅神”的目的。从这三个方面,可以全然感受到晋宋时期渗透着的审美主体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山水精神”。

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
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理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不仅是我国

春节期间的奇闻趣事

最早的山水画论,而且还从“媚道”、“妙写”、“畅神”角度,对山水画的

一分钟故事奇闻趣事

形象构思和形象表现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熟而深刻的见解,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阐述用画的形式把哲理的内容(道)表达出来,第一个把老庄之道与山水画联系起来,指出作山水画,观山水画是用来观察体现圣人之道的山水画功能论。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应目会心”、“澄怀味象”、“澄怀观道”、“卧游”、“以形媚道”、“应会感神”、“披图幽对”、“万趣融其神思”、“畅神”等著名论点;提出绘画透视学“远小近大”原理。

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作,是中国山水来乃至整个中国画的最重要著作。

首先,在艺术方法上,宗炳发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绘画中的表现,提出了“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的透视原理。

在此基础上,他结合“以形媚道”思想,又提出了“理人影迹”“神超理得”的“妙写”理论。宗炳认为:“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千里

奇闻趣事简介怎么写

,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物体与人眼之间由于距离不同,在视觉上的反映也不相同。宗炳根据空间关系的变化在视觉上的不同反映,得出了近大远小的结论,并据此指出了表现山水面貌的艺术方法:“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间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进而认为:“是以观图画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也就是说,山水画的成败,与画面大小无关,关键在于能不能按照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来组织画面。宗炳把这种关系称为“自然之势”,也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法则。

根据这个法则来表现山水,“则篙华之秀,玄北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其次,宗炳还发现了表现方法对传达山水灵秀神韵的作用,“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也同应,心也俱会。”如果“类之成巧”,按照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表现山水,那么就能“应目”,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有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就能“会心”,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应目”也罢,“会心”也好,都只是手段。

艺术表现要更进一步,便要“应会感神,神超理得”。通过视觉和

雷克萨斯奇闻趣事

心理反应,产生精神感悟。透过画面的合理组织,以求精神的超迈。因为“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精神是无端、无形的,它只能栖于形、感于类,通过物象让人们感悟它的存在。

宗炳强调精神的寄寓,认为“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也诚尽矣”。只有在画面上注入精神,在表现山水的笔墨中融入思想,才能达到“妙写”的境界。而唯有达到如此高度,才能算是绘画的极致。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2662.html

以上是关于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画山水序-《画山水序》的内容简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259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