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龙虎山-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
大上清宫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东陲,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龙虎山被认为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从建成至清朝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大上清宫自北宋开基设坛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是历代正一道天师阐宗演法、降妖除魔的宗教场所,为中国道教正一教祖庭,康熙帝曾为其亲手御书匾额“大上清宫”。
大上清宫有着和北京故宫一样的中轴线布局。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东西两侧为各主殿对应的配殿,它们由连廊及厢房相连。
该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我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上清宫是历代天师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源于祖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居住的“天师草堂”。汉末,第四天师张盛在其遗址上建“传录坛”,其后有迁址和扩建及改建。
唐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赐额“真仙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敕改“上清观”。仁宗元圣年间迁于龙虎山之南,后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又重建,但均无查考。宋崇宁年间,由龙虎山之南迁建于倪亚镇招宾里(现址),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元三年(1310年),敕名“大上
据对有关资料统计,龙虎山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道观、三十六道院、大殿12座。有关上清宫古代的宗教活动情况,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一回有详尽的描写。
据有关资料查考,上清宫塑有天神地祗、南星北斗、三十六天将、二十八宿星、六十甲子等神像数百尊,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灵世界最高领导机构──“百神受职之所”,实乃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道都”。“昼夜常明羽人国”,是道士的乐土。
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私第建筑尤为豪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有封建王朝的“大府第”之一,其地位、其名望、其壮观,俨然是“龙虎山中宰相家”。院内豫樟成林,古树参天,绿树红墙,交相辉映,还有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古钟、古碑等众多文物,尤其那千年罗松、青翠欲滴,世所罕见,堪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上清宫是历代统治阶级,封建帝王加强统治的折射反映。历代的封建王朝,为借助神为巩固地位,不惜耗费巨资,一次又一次地对上清宫进行修建和扩建。仅元朝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起到顺帝二年,期间计有51年,就先后五次拨银赐钱对上清宫进行修建和扩建;明朝朱元章称帝前一年(1367年)至神宗万历三十八
至清雍正九年以后,不再有修建的记载。经历代的修建和扩建,上清宫不讼是建筑规模,还是占地面积,不论是总体之雄伟,还是局部之精美,不论是统治阶级拨银之数量还是建筑的等级,都当之无愧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宫”。上清宫虽受历代封建统治的崇奉和重视而累有修复,终难逃于无情的水火之灾。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不慎失火,殿宇道院化为灰烬,仅存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楼、东隐院和福
十年内乱破“四旧”,又将上建筑物全部折毁,东隐院因作民房而幸免于难,仅存。上清宫虽如此,但久负盛名仍威灵四方,宫内的“镇妖井”、“天一池”等自然景观仍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去观光,中外旅客仍可以借助上清宫缩微模型和导游的解说,感受到上清宫昔日的威严和辉煌。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1397.html
以上是关于龙虎山-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龙虎山-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