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来由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宋国-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来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来由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此词指的是两军在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使”即“使者”。不斩“使者”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
此词是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的传达信息的人员。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在后世流传下来的交战规则主要只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节是不可侵犯的。
公元前596年楚国派出申舟出
解扬经过郑国,被郑国抓起来交给楚国。楚庄王亲自接见解扬,企图买通
楚庄王大怒,解扬说:“我答应你的条件只是为了实现使命,使命实现了,请立刻处死我。”楚庄王无话可说,反而释放他回晋国。长期围困而无战果,楚庄王打算退兵,可申舟的父亲拦在车前,说:“我儿子不惜生命以完成国王的使命,难道国王要食言了吗?”楚庄王无言以对。申舟父亲建议在宋国建造住房、耕种土地,表示要长期占领宋国,宋国就会表示屈服。宋国见楚军不肯撤退,就派华元为使者来谈判。
华元半夜里潜入楚军大营,劫持了楚军统帅子反,说:“我的国君要我为使者来谈判,城内确实已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但是如果订立城下之盟则情愿举国牺牲。贵军退到三十里外,我国唯命是听。”子反就在睡床上保证做到。第二天报告了楚庄王,楚军真的退30里外,和宋国停战,双方保证不再互相欺瞒,华元作为这项和约的人质到楚国居住。后世将这一交战规则称之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时两国使节以礼相见的故事是“彭城相会”。450年南朝刘宋与北魏发生战争,刘宋发起北伐,先胜后败,战略据点彭城被包围。江夏王刘义恭率领军队死守彭城(今徐州),北魏太武帝想一举打过长江,派出李孝伯为使节进彭城劝降。刘义恭派了张畅为代表与李孝伯谈判。
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互相代表各自的君主赠送礼品,尽管处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但他们在谈判中却仍然是文质彬彬、礼貌周全。这次谈判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可双方的礼节及言辞,一直被后世誉为战场佳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lsdg/20822.html
以上是关于宋国-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来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宋国-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来由;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