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格林童话,文学,文化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08 12:3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

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

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

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

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

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善恶观

《格林童话》蕴涵着深刻的道德主题,浓缩了19世纪朴素的善恶观。《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粗略地分为三种: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和人的伦理形象。

儿童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三位一体,是兽类、半人半兽、人类的三位一体,而且这三类形象按时间顺序发展变化。

当然凡事旨有例外,它们有时也不按时间顾序而是直接以三位一体示人。儿童身上有原始初民的影子,有动物本真的影子。格林兄弟在处理这些形象时,大都写得善恶分明,好坏黑白,一目了然,没有灰色地带,善恶好坏向两极夸张。这显然在照顾儿童的认知能力。

《格林童话》的故事让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故事中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冒险,而这些奇妙的经历正是儿童在可以独碰的日常环境中难以实现的。这些内容丰富又饱含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扩展了儿童的思维世界,在轻松愉说的阅读中总结经验教训,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激发儿童善恶观的形成。

《格林童话》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影射善与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善恶观,让儿童引发对自我的追问,形成正确的善恶观。童话中对童话形象的设置和对话的建构,体现了格林兄弟对儿童的成长和人类自身的关注。

《格林童话》遵循了儿童本位,重视JL童的内在需求,关注入的成长,帮助构建儿童正面的伦理观善恶观。其着眼点在于让儿童成长为真正的“人”,教人“扬善避恶”,

奇闻趣事素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

对“人”的强调、关注和尊重无疑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在物质文化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再发现变得日益迫切,走出伊甸园太久而迷失了自我和天性的人们寻求着精神上的回归。

《格林童话》对人和社会都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还原,使人远离尘嚣,回归人最本真的状态。《格林童话》童话的纯真、原型的灵性为儿童创造了一个伦理的伊甸园,具有精神启蒙和文化回归的意义。

结婚母题

结婚母题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特点。有关结婚的童话故事主要注重整个事件的叙述过程,尤其是英雄的冒险过程,开端、发展、结局等,而不注重其中个别人物性格的刻画。

母题部分地割裂了和现实的联系,不关注现实生活的逻辑,很多故事讲得并不圆满,呈现出来的甚至只是一个片断,难以理解。因而故事中的结婚母题并非为人们提供现实的婚姻状况,它仅仅被当做故事的结局,是获得幸福达到圆满的标志。

结婚母题往往表现出弃恶从善的道德意识。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中的童话往往是十分简单、明晰的故事,品德高尚的主人公最终以结婚作为其幸福生活的开端,歌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观念,童话故事重在于教育孩子们要弃恶从善,提高道德伦理观念。

在《格林童话》中,许多故事经常用主人公和反面角色的鲜明对比体现善恶意识,善在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他得到结婚的美好结局是由于他具有善良、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传承了基督教的传统思想一一爱人。

如《林中的圣约瑟》中三女儿帮助化成平民的圣约瑟,获得了一大袋金钱而大女儿由于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而被烁蝎和毒蛇咬死。第三是要诚实守信。诚实也是故事中人物的重要美德,这种美好的品德和善良的气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善良的人必然诚实,不欺瞒、不好

听奇闻说趣事

诈,即使他完全不知道面临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对上帝负责,否则就失去一切。

《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但要信守承诺,要在午夜12点前离开王子。如果做不到,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森林意象

在《格林童话》中,主人公多受到迫害或驱赶被迫进入森林,获得栖居之所和安全的依靠,这样的意象体现在《格林童话》半数以上的篇章中,例如《灰姑娘》《杂毛丫头》等。

守护型的森林形象在《圣母玛利亚的孩子》的故事中如是体现小姑娘由于贫困被圣母玛利亚收养,打开了禁忌之门被圣母驱赶。女孩在森林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她钻进枯叶堆寻求保暖,采摘野萄子和果子充饥。

与其相似的还有《杂毛丫头》:“……她终于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因为很疲倦,便夺进一根空树干里,睡着了。”这个树林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带给她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充盈,更是精神绝佳的依靠。

森林的神秘感源于人类对森林“未知”的探索,这种神秘印象通过童话传承了下来。《格林童话全集》对于神秘意象的表现有《苗芭姑娘》《森林中的三个小人儿》《勇敢的小裁缝》等。

在《勇敢的小裁缝》故事中,小裁缝在森林打败了危害不法的巨人,独角兽,野猪,赢得了荣誉与半个江山。相同的奇遇在《六好汉走遍天下》和《斯默里山》等故事的森林中,神奇的人和事物层出不穷。

人们无法解释森林的迷雾中闪烁的浮光掠影,也无法解读人类走进森林缘何下落不明,出此当森林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也必然带有了人的情感一一对森林的神秘探索。

《格林童话》经过威廉·格林的多次润色,“赋予一般的东西以高尚的含义,给普通以神

有关植物的奇闻趣事

秘的外表,给已知以位置的价值,给有限以无限的表象”。主人公与魔幻世界得到了融合,次元性趋于统一,平行世界变戊了交叉世界。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

关于鲁迅奇闻趣事

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

《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sjwh/18964.html

以上是关于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544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