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山海经中的天文记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天文-山海经中的天文记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山海经中的天文记录
我国迄今为止可能见到的最早的天文专著是哪一部?是《山海经·大荒经》,至于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则已经是其后几千年的成书了。
大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以“大荒”命名的地区或者国家通常都是极指其偏远荒凉。《山海经》的“大荒”应该指非常、非常遥远之意。
何以见得?大荒之东、西、南、北分别指示到四“极”,其中大荒之东、西还为日月之出、入所在,所以此“大荒”特指荒茫遥远、荒及边际之意。
《大荒经》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有其完整的叙述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是一部严谨的天文科学著作。
《大荒经》按东南西北顺时针四个方位顺序介绍“四荒”(四极),每个方位又按逆时针顺序介绍各方“荒”(极)所包括的山之所在。其中所隐藏的严密逻辑规律待仔细析来:
早在清代学者陈逢衡就从《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分别有描绘日月升起之山和描绘日月下落之山,东、西各7山成对,而断定其是用来观测日月行度以确定季节的。近代学者吕子方、郑文光皆从其说,进一步认为这是历法的前身,这些观点无疑都是十分具有开创性和很有见地的。此外,《大荒东经》《大荒西经》还有详细的天文气象指示。
1、《大荒东经》对“日月所出”的天象释读
《大荒东经》共分32节,按从南(东南隅)往北(东北隅)逆时针顺序介绍,其中叙述东荒之“山”的共14节,14山中,特别以“大荒之中”来强调叙述的有7山。
分别为: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即东荒是在东海之外非常遥远的地方,而遥远之外最遥远的7座山都是日月升起(“日月所出”)的地方,从南向北分别为:大言、合虚、明星、鞠陵于天、东极离瞀、孽摇頵羝、猗天苏门、壑明俊疾。其中最中间的一座山“鞠陵于天”比较特别,其实是由3山(鞠陵于天、东极、离瞀)组成,而且“处东极”,是东荒的极端坐标,应该为“日月所出”最正宗的东极点。
那为什么日、月升起要由7座(系)山来标示呢?这是由
2、《大荒西经》对“日月所入”的天象释读
《大荒西经》共分50节,按从北(西北隅)往南(西南隅)逆时针顺序介绍,其中叙述西荒之“山”的共19节,19山中,特别以“大荒之中”来强调叙述的有7山,分别为: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日月所出入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即西荒是在西海之外非常遥远的地方,而遥远之外最遥远的7座山都是日月升起(“日月所出”)的地方,从南向北分别为:方山、丰沮玉门、龙山、日月山、鏖鏊钜、常阳之山、大荒之山。其中最中间的一座山“日月山”比较特别,是天地交通的枢纽、是天门所在,也应该是西荒的极端坐标,应该为“日月所入”最正宗的西极点。
日、月进入要由7座山来标示,同样是由于地面观测点是广泛的原因,而无论如何变化,在华夏中原所见的“日月所入”,必定是由7山之正中的西荒坐标——日月山,这也是古人所能够观察和想象到的西极所在。
3、《大荒东经》、《大荒西经》对天文气象的释读
《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分别指示东方、西方是非常明确的。
东经总览表明“东海之外”,起于“大荒东南隅”,正东方日出直接是为“东极”;西经总览表明“西海之外”,起于“大荒东北隅”,天门所在日月所入当然为西极;东经、西经各标识7山,中间一座山都是两端正极——所有标识都是对应关系。在东方(东极)、西方(西极)的日、月出、入之地,都有管理日月长短的“有司”。
东方在东北极位置有个“女和月母之国,……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长短。”这个女和月母国就是在东北位置专门管理和控制日、月运行,保证日、月不间断出没,并且调节日、月出没时间的长短。在西方的西北极位置,同样也有人“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所以《大荒东经》、《大荒西经》这两部经则无疑就是揭示(观察)日(太阳)、月(太阴)运行规律的天文学典籍。
《大荒南经》《大荒北经》的南、北方向指示也是十分明显的,其山向分野则需要进行一番考究。
1、《大荒南经》《大荒北经》的方向指标
《大荒南经》共分30节,按从西(西南隅)往东(东南隅)逆时针顺序介绍,其中叙述东荒之“山”的共16节,16山中,特别以“大荒之中”来强调叙述的有6山,分别为: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大荒之中,有山名涂之山,青水穷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大荒北经》共分32节,按从东(东北隅)往西(西北隅)逆时针顺序介绍,其中叙述东荒之“山”的共16节,16山中,特别以“大荒之中”来强调叙述的有8山,分别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
《大荒南经》和《大荒北经》分别指示南方、北方的标向也是非常明确的。
“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虽然后半句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以此可以确定“去痓”山是正南极的坐标向。至于“有山名曰北极天柜”就已经非常明确了,北极天柜是正北极的坐标向。
从正南极去痓山“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来看,“因因乎”在大地的最南端掌管风的出入。而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所以古人一直以北极星为指向标。所以《大荒南经》和《大荒北经》应该也是释读天文气象——星辰的著作。
2、《大荒南经》《大荒北经》的山向分野
根据《大荒经》的叙述凡例,天象观测东、西方各向应该都是平均7个指示点(山),而《大荒南经》只有6个指示点《大荒北经》却有8个指示点,似乎有点费解。如果按平均每向7个指示点来理解,《大荒北经》的极点“北极天柜”以下多出1个指示点,《大荒南经》的极点“去痓”以上少了1个指示点,可能是由于古代尺牍差错的原因造成。
有研究认为:将《大荒北经》最后多出的1个指示点“衡石山”移至《大荒南经》的起始点,则能够恢复原著的本来含义,这一个观点是可取的。则《大荒南经》《大荒北经》实际的山向分野也是为各7座,考实后的实际山向分野如下:
《大荒南经》的7座山为: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
大荒之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涂之山,青水穷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
《大荒北经》的7座山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
《大荒经》介绍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揭示四极所至及天文气象,构成了一个原始的天文气象模型,是我国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天文专著,而被认为是“我国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天文专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则是其后几千年的成书了。
众所周知,华夏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是二十八星宿,而其实《山海经·大荒经》的四向二十八山是才是上古华夏天文学的鼻祖,其后代发现的二十八星宿则完全是在《大荒经》四向二十八山指示下的“探索发现”了。
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
研究发现,华夏古代天文的星空“二十八宿”与《山海经·大荒经》的二十八山是相对应的。
这种对应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相互之间一种有着一种密切的传承关系——《大荒经》是上古华夏天文学的滥觞、是后世天文学“二十八宿”的鼻祖,《大荒经》是上古华夏最早的天文学启蒙宝典。
《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并不是所谓的地面天文“观察点”——实际山峰:任何人无论站在任何一“点”都可以看到日月起落斗转星移,但是任何地面上的观测者始终都只能看到日、月出入在一个“点”(对应的“山”)上;任何智慧的观测者都无法同时观测到日、月升起或者降落在七个“点”(对应的“山”)上;任何地面的“观测点”也都无法具备东、西、南、北四面都正好有7对实际存在的山峰以供天文观测的条件,只有一种情况——《大荒经》的四方二十八山都是虚“山”——对应太空(大荒)的虚拟指向标而已。
《山海经》是一部虚实相结合的古典著作,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就是让人难以读懂的原因。《山海经》的《五藏山经》都是实际存在的山峰(山系),而《大荒经》则都是虚拟的指向标,如果把《大荒经》的四方二十八山也像《五藏山经》那样以实相待,则是南辕北辙了。
《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只是最初揭示了人类开展天文观测的正确方向,其后的天文观测确实也在此指示的基础上形成了“二十八宿”的天文认知。
《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实际存在,是虚拟的“实际”。这个四方“二十八山”来源于宇宙密码——先天八卦。对于宇宙苍穹,四方是虚空(大荒);而对于地面人类,四方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如果没有虚拟四方二十八山的指引,人类“找不着北”——其后无法完成认识宇宙苍穹的智慧跨越。
这个用先天八卦虚拟四方二十八山探测宇宙苍穹(探天)的智慧,后来也被引用为地理观测(探地)——就是后世用后天八卦的风水罗盘二十四山向。《大荒经》先天四方二十八山(天)与后天风水罗盘二十四山(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天、地之虚拟之“山”看不见、摸不着但都实际存在。
无论天文观测还是地理观察,首先必须要“定向”——这四向(东西南北)二十八山就是“天文”之定向标、而八向(四正向东西南北四偏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二十四山就是“地理”之定向标。《山海经》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16620.html
以上是关于天文-山海经中的天文记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天文-山海经中的天文记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