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历史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13 05:3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七首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

班固的奇闻趣事

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

中央三台奇闻趣事猜猜猜

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

历史奇闻趣事作文400字

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

北京城的奇闻趣事

而伤感痛哭。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13746.html

以上是关于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从军行七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及译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822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