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 文学,美国社会,西方文学,美国文学,一战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13 14:4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大战的残酷厮杀打破了人们关于工业社会带来无限光明的想象,发达国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残杀,这一点深深刺伤了许多有良知的人的心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进入了“第二次繁

奇闻趣事之龙女

荣”。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一位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他的代表作是1920年出版的《大街》。1936年和1938年,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和作家赛珍珠(1892~1973)也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随“第二次繁荣”而来的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的产生,即“迷惘的一代”。这是一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厮杀的文学青年的自称。他们是抱着拯救民主的理想而参军走上前线的,但战争的残酷现实使他们对既存的理想和价值观产生了疑问、反感,乃至蔑视。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这个流派的主要人物。20世纪20年代他旅居欧洲,与一批年龄和兴趣相仿的文学青年经常出入定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的文艺沙龙。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意思是对他们是否能成为冷峻的人生批判者表示怀疑。海明威很欣赏这个称呼,1926年他出版《太阳照样升起》时就以此作为题句。此后“迷惘的一代”就成为20年代这批文学青年的统称。这个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是:

1.作品中普遍充满幻灭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乐观向上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理想带来沉重打击,现代科学技术成了杀人的元凶,这是当时的自由主义者难以想象的,屠杀和死亡的现实使他们感到迷惑,产生了厌战、反战和对世界悲观失望的情绪。

2.表现手法上广泛采用这时已在欧洲出现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等。这些手段成为这些作家们表达自己幻灭感的最好方法。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现代派文学达到了高峰,而且比一般的现代文学更加时髦。如在表现人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上,它更加突出人的异化、异己力量的压迫,即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

印度真实的奇闻趣事

除了迷惘的一代,现实主义文学也在发展,代表人物是德莱塞,为左翼文学开辟了道路。至30年代,受大萧条的影响,美国文艺界转为左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多种因素使人们更加关注现代社会人的异化问题。由于大战中大规模的屠杀,特别是纳粹集中营对犹太人的屠杀,和扔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都震撼着人类的良知,使人们对现存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从而促进了各种新思潮的产生。

另外,战后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福利社会,物质上达到异常富裕。但这个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生活相对优越的中产阶级成了一些“无根基”的人。他们受雇于人,在大公司里受冷酷无情的现代科技及其管理系统的支配,无自主权也无信念,是一些新的小人物(new littleman)。由于这个阶层人数众多,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所以当代小说描写的主要是他们及其家庭成员。

60年代开始,一些作家描写的重点从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广阔的社会画面转向个人生活,特别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小天地里。在描写手法上,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马尔库塞、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及尼采等的理论对文学的影响很大。总的来看,关于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在科技革命对整个社会压倒性的支配下,谁也找不到什么解决办法,人们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指出它的各种副作用,特别是它造成的人性扭曲、堕落的情况。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作家们的创作兴趣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更冷静的目光来观察世界,更多地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所谓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进一步明显起来。从70年代中期起,不少作家开始写家庭“回归”的主题,与其前一些作家写流浪、写离家出走的题材形成鲜明对比。著名黑人小说家艾丽斯·沃克(1944~)的力作《紫色》(1982)是黑人文学中的一朵奇葩,荣膺1983年普利策小说奖,该书的主题就是“大团圆”。

书中的女主人公西莉亚是一位黑人姑娘,出身贫苦,在豆蔻年华之际先遭继父奸污,后又受丈夫百般虐待。最后她意识到自由的珍贵,毅然冲出了家庭牢笼。作者颇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让大男子主义极为严重的丈夫“屈尊”来到她的缝衣铺承认错误,得到她的谅解和宽恕,从此夫妻言归于好。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下面,我们介绍美国20世纪几个最重要的作家。

威廉·福克纳(1897~1962),出生于南方密西西比州一个庄园主的家庭,对地主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

奇闻趣事分享心得体会范文

十分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产生了一股以描写南方的历史、风俗、人情、社会变迁为主要题材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南方文艺复兴”,这个派别被称为“南方文学派”,其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福克纳。福克纳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不过,他的作品在很长时间里未被美国人认可,他在欧洲的声望高于在他的祖国。

1946年,把他的作品翻译成瑞典文的译者就预言他要得诺贝尔奖。法国的让·保罗·萨特曾对人说:“在法国青年的心目中,福克纳是神。”但在国内,他虽然已出版了许多小说,生活尚觉困难,像一个“蹩脚文人”一样,靠写电影剧本得到一点勉强糊口的工资。他的作品发自他的内心,在领取诺贝尔奖时他这样说道:“没有爱,没有荣誉、怜悯、自尊、同情和牺牲,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昙花一现,是注定要失败的。”

福克纳十分热爱他的家乡,终生写他自己的家乡。这是密西西比州北部两个相距不远的小镇,地势低洼,河水容易泛滥成灾。居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比较贫困。他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复杂的美国南方社会的图景,表现了200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并由此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的形象。如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写的是南方一个种植园家族的盛衰。

这个叫康普生的家族祖上出过将军、州议员,拥有大量土地和黑奴。但内战中南方的失败和资本主义在南方的发展,造成了这个家族的衰落、金钱关系的恶性发展和道德的堕落。他关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重大问题,害怕自己所喜爱的一切毁于愚昧和贪婪。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罪恶与赎罪、金钱对文明的污染、保持自身良心的纯洁及人类精神的出路等等,都是他探讨的对象。他在作品中表达的对传统、物质文明的怀疑和否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他在小说写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试验与创新,如强调用“意识流”的手法,在人物内心描写上达到了新的深度。再如“多角度”的叙述方法,“时序颠倒”、“象征”、“对位”等方法的运用,都使作品带上了一层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神秘色彩。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与福克纳一起被称为20世纪美国两位“天才小说家”,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出生于芝加哥附近奥克帕克村的一个医生家庭,母亲是音乐教师。海明威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意大利前线受过重伤。战后以记者身份住在巴黎,刻苦学习写作。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两次去那里报道战事,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珍珠港事变后,海明威把自己的游艇“拉比号”改装成武装侦察船,在加勒比海上搜索德国潜艇,及时将情报报告美国情报机关。据统计,两年内他与助手共发现过11艘德国潜艇。1944年5月,他又以战地记者身份前往欧洲采访。1954年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太阳照样升起》(1926),该小说使作者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其最有影响的小说应是二战后写成的《老人与海》(1952)。

《老人与海》的情节很简单,老人桑地亚哥一连出海84天,一条鱼也没有打到,但他不死心,第85天又独自驾舟出海。他终于钓到一条大鱼,一条比他的渔船还要大的马林鱼,但鱼把他的船拖到了深海。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老船夫才把这条鱼制服。他把死鱼缚在船旁,口中嚼着切下来的生鱼片扬帆返航,但鲨鱼接二连三地前来袭击,他又奋不顾身地与鲨鱼搏斗。最后,他安全返回港口,但那条硕大的马林鱼已被鲨鱼们吃得只剩下一付骨架。

老人筋疲力尽,挣扎到家后倒下便睡,第二天就起不来了。但他在梦中,又梦见了狮子。通过这个故事,他想告诉人们:人在与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但他又强调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与自然搏斗到底。拿书中的一句话来讲便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鱼的搏斗,不单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且是为了渔夫的“光荣”,因为战胜鱼是渔夫的天职。鱼

奇闻趣事赫本林青霞

虽然被制服了,但最后渔夫也失败了,不过在风度上,在英雄的气概上他没有失败。

海明威的出名,还得益于他简洁的文风。他的作品句子都不长,很简单;使用最普通的语言,但刻画细致入微,十分含蓄、传神,有人誉之为“开一代新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一个写大城市生活的作家,通常把他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作家之列来介绍,但他有些重要作品是在那以后发表的。他的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1846年为逃避兵役移居美国。德莱塞兄弟姐妹12人,家庭经济十分拮据,12岁起他就开始做呢绒绸缎店的店员和报童,此后在小饭馆里洗过碟子,在铁器店做过伙计。

18岁时得到一个女教师的资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了一年。此后做过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洗衣店的送货员、记者、编辑。1900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模仿巴尔扎克的笔法讲述农村姑娘嘉莉的故事:她在大城市生活的腐蚀下堕落了,与有妇之夫私奔;但后来她发现了自己的歌舞才能,成为明星。德莱塞以自然主义的手法来处理道德问题,比如,小说中让为嘉莉盗款潜逃的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一直逍遥法外。

这种写法与当时美国的道德观念相抵触,该小说也因被认为有伤风化而一直未能出版。后来先在英国出版,再于1907年在美国出版。他的其他重要作品有《珍妮姑娘》(1911)、《欲望三部曲》(1912~1947)。

使德莱塞获得世界声誉的是《美国的悲剧》(1925)。该书的主人公格里菲斯是堪萨斯城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一心想往上爬。他的叔父很赏识他,把他安排到他在纽约开的一家工厂做职员。格里菲斯先与女工洛蓓塔相恋,使她怀孕,而后又想高攀一个大工厂主的女儿。为此,他把洛蓓塔骗到一个荒凉的湖区,想把她除掉,但一时难以下手。就在这时,风起船翻,他自己游上了岸,而洛蓓塔却溺水身亡。格里菲斯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通过这部小说,德莱塞想告诉我们的是:美国的社会和文明腐蚀毒害了意志薄弱的人,他们为了满足虚荣心和对财富与情欲的渴望,不择手段,毫无顾忌。

德莱塞在1927年访问了苏联。1945年,即其去世的那一年,他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20世纪里,美国文学艺术界人才辈出。比如,二战后,黑人作家异军突起。1976年,亚历克斯·哈利(1921~1992)发表编年史小说《根》,轰动美国文坛,成为许多大学历史课的必读书。以上介绍的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限于篇幅,一些很有才华的作家、诗人及其作品都未进入我们的视野,但上面介绍的无疑是这个世纪里美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中的重要部分。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sjwh/1331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学-一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844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