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
“挡道”一场,[快长锤]打得又快又响('决速度、强力度),渲染了紧张气氛,配合了众军挡道时急匆匆跑圆场的节奏。采用舒徐疾促、刚柔转换的手法,可以使一个锣鼓表现多种神情和节奏。
锣鼓演奏最忌讳“四四方方”(节奏呆板)、“一个劲头”(没有力度变化)。把握好锣鼓的轻重缓急,实际上是相当细致、非常不容易的。两千余年前,西汉刘向在《琴书大全·修文》中写道:“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趋变,其声亦变。”敲击乐器根据演奏者不同的心绪,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之情,锣鼓演奏者只有置身于剧情之中,才能打出感情、打击神韵。
由于乐师们在演奏
一般来讲,第一锣是锣鼓的开头,演奏时必须打得实。第二锣相对要比第一锣软一些。第三锣要扬起来打,把锣普完全放出来。因为第三锣要引发后面铙钹的重并成为节奏终止的导向。第四锣是配合角色亮相的关键一锣,又是[四击头]的末一锣,必定要打得狠、打得足、不留余音。
不要看轻这四锣不同的处理,其中包含着启承转合的结构关系,同时又是演奏者内心节奏的外延,有层次、有对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12616.html
以上是关于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