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烈武皇后-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_历史上的多尔衮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孝烈武皇后-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_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_历史上的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dorgon)(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勋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贝勒”(mergen daicing beile,满语“聪明机警”)之号,成为正白旗旗主(与兄阿济格分别持有正白旗15个牛录,阿济格年长为旗主,因阿济格代多铎说亲,被废旗主,多尔衮继而成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并于第二年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
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加封至“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后顺治帝夺其“成宗义皇帝”号。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
多尔衮一世骁勇,征战四方,是值得满蒙人民永远纪念的人物。
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
多尔衮十五岁时,皇太极矫旨,迫其母阿巴亥(乌拉纳喇氏)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的生母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生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她早在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满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在努尔哈赤晚年她是最得宠的人,被立为大妃,努尔哈赤给她的三个儿子分别掌管三旗。可是这位薄命的红颜佳丽在三十七岁的盛年,因努尔哈赤的病逝而殉葬,香消玉殒。(清史原文: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岁辛丑,归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汤泉。疾大渐,乘舟自太子河还,召大妃出迎,入浑河。庚戌,舟次ゼΡぃ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父母死时,多尔衮年仅15岁。父母早丧,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不幸,这对他一生的成长和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在母亲死去的翌年,多尔衮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有战功,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的美号,这一年,多尔衮才16岁。
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逐渐成为着名的军事统帅。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战役中,他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多有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进攻锦州城,他又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夹击,几乎被。(清史原文:从上围大凌河战,多尔衮陷于阵,明兵堕壕者百余人。上切责诸将之不阻。)以后祖大寿投降,多尔衮向他谈及当时的险状,祖大寿说:“果有此事?如炮火击中大王坐骑,后果不堪想象!”多尔衮却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打不中啊。”
明确提出对明“残毁”战略。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询问他们征明及察哈尔、朝鲜,应该以何者为先?多尔衮力主以征明为先。他从动摇明统治根基,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出发,建议皇太极每年整顿兵马,乘谷子熟时深入明境,围困燕京截其援兵,残毁其屯堡,消耗其国力。(清史原文:诏问征明朝及察哈尔、朝鲜三者何先,多尔衮:“宜整顿兵马,乘谷熟时入边围燕京,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多尔衮的建策,得到皇太极采纳。因山海关外一带地方尚为明朝重兵把守,于是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多次深入明境,蹂躏土地人民,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攻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多尔衮诛杀阿达礼、硕,与诸王、诸贝勒、群臣奉福临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这个方案,打破了僵局。多尔衮顾全了大局,虽然没有得到皇位,却也不是这场争斗的失败者,由于拥立6岁的福临,一切实权掌握在他手中,与济尔哈朗商议罢黜诸王贝勒在六部的官职。顺治元年正月,禁止外国馈赠清朝诸王贝勒。济尔哈朗谕令诸大臣,凡事先奏请摄政王多尔衮,书写名子时,多尔衮亦先之。由是多尔衮始专政,成为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顺治帝临政时,关内正一片混乱。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消息传到清廷,朝野震动。当权的多尔衮决定立即入关,争夺政权。这时,本已投降农民起义军的镇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因不满起义军对其家属的侵犯,遂一怒而去。李自成得到消息,于顺治元年农历四月十三日与刘宗敏率兵前往征讨。吴三桂自料不敌农民起义军,遂请求清朝出兵援助。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农民起义军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晨,吴三桂眼看就要战败,遂出关至欢喜岭上的威远台谒见清摄政王多尔衮,再次请求清军入援。多尔衮立即下令清军三路入关,向农民起义军阵地发动猛攻。起义军寡不敌众,刘宗敏受伤,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于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返回北京。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三十日,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顺治元年农历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顺治元年农历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时称燕京)。
清朝迁都北京既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北京,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顺治元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顺治元年农历十月初十,皇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都城的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清军进入北京后,顺治元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同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三万余骑,由大同经榆林、延安迂回入陕进攻大顺军;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进军江南。由于此前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军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起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斩杀怀庆总兵金玉和等人。多尔衮闻讯,急
清朝入关,百废待举,多尔衮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倚重汉官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承袭了明代“票拟”制度,即内阁对内外大小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意见,供皇帝审阅定夺。
顺治元年农历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宣布自顺治元年起,薄税敛。令曰:“明朝弊政,实行三饷,辽饷之外,复还有练饷、剿饷,数倍加派,近者十余年,远者二十年,以致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更有粮料、召买诸多名目,各种私派巧取殃民。今与民约,凡正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官吏若有不从者,察实治其罪。”
多尔衮进入北京后,还下令:“自明朝祸乱,刁风日竞设机构讼,伤财败俗心窃痛之!自今皆予以维新,凡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日昧爽以前,罪无大小悉行豁免。有违谕讦讼者,以所告之罪罪其自身。田、婚、斗殴细故,就有司告理即可。重大案情者经抚按结案,不是机密要情,无许进入北京越级诉诉。有讼师诬陷良民的,加罪一等反坐讼师。”
肃武亲王豪格,清太宗的第一个儿子,封肃亲王。顺治初立,肃亲王怨多尔衮不拥立他为皇帝,有嫌隙。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等所讦。讦告肃亲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尔衮就以豪格“图谋不轨”,削去他的王爵,废豪格为庶人,其党俄莫克图等皆论死。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顺治元年十月,大封诸王,又恢复了他的王爵。顺治三年,多尔衮派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往四川张献忠大西军。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凯旋回京,没有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将豪格囚禁于牢狱。顺治五年三月,豪格死在狱中。多尔衮纳豪格福晋为妃。(事见《清史稿·豪格传》 )
剃发易服
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10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占房圈地
清军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户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因为缺少劳力,便实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农民供其役使。许多汉人不愿离开故土,或经济破产,纷纷投充到八旗名下,充当奴仆。他们的处境非常悲惨,又引发大批逃亡问题。
多尔衮制定了严禁奴仆逃亡的法律,规定: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这种肆意株连、刑罚过重的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恶果,与多尔衮“满汉一家”的思想当然也是南辕北辙。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农历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y享太庙。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农历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顺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顺治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迎多尔衮奠。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顺治八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y享太庙。
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顺治八年农历二月,苏克萨哈与詹岱讦告“多尔衮薨时,其侍女吴尔库尼将要殉葬,请以多尔衮所制八补黄龙袍、黑貂褂、大东珠置棺内。多尔衮活着时,欲谋篡位。”
固山额真谭泰亦言“多尔衮纳肃王福晋,复令肃王之子至第较射,何洛会以恶言骂之。”于是巽亲王满达海、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及内大臣等疏言:“昔太宗文皇帝龙驭宾天,诸王与大臣共矢忠诚,拥戴皇上。皇上方在冲年,令睿亲王多尔衮与臣济尔哈朗同辅政。后多尔衮独擅专权,不令济尔哈朗干预朝政,以多尔衮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言行妄自尊大,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构陷威逼肃亲王,使其死,遂收其财产,且纳其王妃。更悖理c妄入生母于太庙。臣等从前畏惧吞声,今冒死上奏,原重加处治。”
顺治遂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并废除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罢黜宗室,收籍财产入官,养子多尔博归豫亲王宗。
乾隆三十八年,高宗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功劳未可尽泯。今其茔域榛芜,后嗣废绝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人员修葺,并令近支王公按时祭扫。”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又下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着。身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陷,首告诬陷以谋逆。其时世祖未尝亲政,经诸王大臣定罪除睿亲王封。朕念王若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其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入敛服c越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朕每览《世祖实录》至此,未尝不为睿亲王堕泪。睿亲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大义。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睿亲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依亲王园寝制度,修建其茔墓,令太常寺于春秋致祭。其王爵世袭罔替。”
多尔衮身体素质并非电视剧和电影中的粗大健壮,他是一个身材细弱的患病之人,他患有风病,经常性的头晕目眩。多尔衮嗜好和房事,史书记载的妻妾就有六妻四妾。
豪格诅咒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随着权力的迅速膨胀,多尔衮的生活穷侈极欲,“于八旗选美女入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还逼娶朝鲜公主,又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乾隆评价多尔衮: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着。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之大义。
但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延续时间最长的,是逃人法。顺治七年六月,广西巡抚郭肇基等人因为“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顺治十年豪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
妻妾
多尔衮的妻妾究竟有多少,很难说清楚,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在成群的佳丽中,《清史稿》提到的有4个人:
1.元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贝勒的女儿。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顺治六年博尔济吉特氏逝世。他们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25年,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多尔衮去世,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次年追封被夺。
2.皇太极的康惠淑妃抚养的蒙古女,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女。崇德元年,封衍庆宫淑妃。抚蒙古女,上命睿亲王多尔衮娶焉。
3. 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4. 妃李氏,朝鲜人,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即朝鲜义顺公主。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在迎娶豪格遗孀的同时,又派亲信去朝鲜选美,结果16岁的李氏被选中。多尔衮亲自前往迎娶,未举行任何仪式,就迫不及待地与李氏在连山成婚。不久,多尔衮就撒手尘寰。
史载多尔衮多妻无子,有一女东莪,以爱新觉罗·多尔博为养子世袭亲王。
后“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又欲率两旗驻永平,阴谋篡逆。睿王应籍没所属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 博,女东莪俱给信王。”-----------《世祖实录》顺治八年二月癸巳条
太后下嫁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当多尔衮死后,竟破例追封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曾有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着《张苍水 诗集》中“建夷宫词”一 诗中云:“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咋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4.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着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着作里应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着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史料,因而下嫁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现存的清代官书、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诗之为物,尤可以兴到挥洒,不负传信之责。”因此不能据此孤证为定论。在《建夷宫词》中另外一首中说,清初某皇帝曾经娶了一个怀有遗腹子的孀妇为皇后,“错将虾子作龙儿”,但在清史上,这事子虚乌有,可见他的诗根本没有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关于多尔衮生母阿巴亥的死,在清朝的官修史书中就有不同说法。
在成书最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阿巴亥被描绘成容貌艳丽,却心怀嫉妒的人,因此屡屡引起努尔哈赤不悦。努尔哈赤担心自己死后,阿巴亥会危害国家,所以,预先遗言给年长诸子,到时候必须令她殉死。在努尔哈赤死后,努尔哈赤年长诸子代善、皇太极等告诉阿巴亥,按照父亲遗言,她必须自尽,以便死后继续服侍他。阿巴亥只有37岁,丰姿绰约,正值盛年。基于对人生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她百般支吾,不愿殉死。代善、皇太极坚持必须遵从先帝遗命。阿巴亥被逼无奈,只好盛装打扮,佩带珠宝饰物,请求诸贝勒善待两幼子多尔衮、多铎,随即在辰时(早晨7-9时)自尽。阿巴亥死时,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但这种有意丑化阿巴亥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因而有研究者推测,这部编写于清太宗时代的《实录》企图隐瞒 历史上的某些真相。
根据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时,曾遗命由幼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为摄政。但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支持皇太极登极。为确保多尔衮母亲不加反对,必须逼迫其自尽。还有一种说法,努尔哈赤并未确指继承人,但他曾明确宣布,日后将由掌管八旗的八和硕贝勒共同执政,并从中推举一名新汗。努尔哈赤死时,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各领一旗。其它和硕贝勒担心,在其母阿巴亥的支持下,他们三人联合在一起,力量会变得十分强大。因此,四位年长的和硕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才决定阿巴亥必须自尽。如果这种推测言之成理,阿巴亥应是被迫自尽的,并非遵照努尔哈赤的遗诏。所谓“遗诏”,纯属伪造。《实录》中有关阿巴亥的记述,也是无中生有。
此后,关于多尔衮生母的记载,在清朝官修史书《实录》中几经修改。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福临年幼,多尔衮总摄朝政,权势达到顶点,他追谥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并配享太庙。他还命令编写本朝历史的史官,从《实录》中删除不利于其母的记载。然而,一旦多尔衮逝世,在诸王罗致他的诸多“罪状”中,就包括篡改历史、使其母配享太庙。随即,“孝烈武皇后”的谥号被追夺,
最后,在乾隆年间编纂的《清太祖实录》的最后定本中,关于阿巴亥的死,做了新的解释:一是否定了努尔哈赤生前有遗嘱的说法,“上(指努尔哈赤)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死)不复言及”;一是对阿巴亥的死做了含糊其词的处理,只用了“以身殉焉”四个字。至于是被逼殉死,还是主动殉死,完全没说。
原文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swenhua/27251.html
以上是关于孝烈武皇后-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_历史上的多尔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孝烈武皇后-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_历史上的多尔衮;本文链接:http://gazx.sd.cnhttp://gazx.sd.cn/qwqs/24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