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说到过河拆桥,相信大家有会想到张飞长坂坡一战吧,吼退曹操百万大军后还把桥拆了,曹操得知真相后就派大军追赶了,不过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却还有好几个,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元朝的彻里帖木耳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 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 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会怨恨的。”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 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 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 在宣读皇上关于 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像其他帝王一样担心跟随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对自己的帝位有所不利,来采取措施巩固皇权,赵匡胤首先想到的便是兵权,于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宋太祖忽然把话一转,诉说起心中的苦闷:“朕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朕虽身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朕从来没有好好睡过。”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天命已确定,谁敢再有异心?”太祖曰:“谁不想要富贵?
有一天,你部下一样对你黄袍加身,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
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
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纵观宋太祖赵匡胤的做法,虽有过河拆桥之意,但相比于一些心狠手辣,斩草除根的帝王来说,也算是最为宽厚的了。
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卑微,却能先入关中,结束了秦朝的统治,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楚汉之争中,由敌强我弱渐渐扭转为敌弱我强,最终统一天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仅仅靠刘邦的才能就能当上皇帝?肯定不是,刘邦自己也承认,“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从这可以看出,刘邦能一统天下,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功臣的出谋划策和带兵打仗,那么,一统天下之后的刘邦,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功臣的呢?首先,来说一下韩信。
刘邦在萧何的劝说下封韩信为大将军,终于留下了韩信,韩信也算不负刘邦的厚望,战必胜,攻必取,打败齐国,但韩信却上书请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刘邦异常恼怒,但碍于韩信的功劳,便封为齐王,但从此却对韩信有了芥蒂之心,
后又听旁人告发韩信谋反,但没有证据,便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并留在宫中,并未让韩信去淮阴,韩信本来就自负,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韩
在《史记》中的记载是:且喜且怜
很多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刘邦登基后被刘邦贬的贬,杀的杀,除了萧何和张良,很少有留下好下场的,他们对于刘邦而言,只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罢了。
不知道小伙伴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过河拆桥的人没,如果碰到这样的人而刚好又是你身边的人你会怎么处理?
原文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swenhua/14354.html
以上是关于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http://gazx.sd.cn/qwqs/24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