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战国时期“邯郸之战”中各国都在干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邯郸之战-战国时期“邯郸之战”中各国都在干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战国时期“邯郸之战”中各国都在干啥?
邯郸之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众所周知,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而就赵国来说,则是山东六国抗衡秦国的主要力量。于是,邯郸之战的走向,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实际上决定了山东六国中其他诸侯国的命运。换而言之,在邯郸之战中,如果秦国顺利攻破邯郸,那么不仅赵国要走向灭亡,对于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来说,也将在随后遭到秦国大军的进攻。因此,如同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选择联手对抗曹操一样,在邯郸之战中,山东六国也应该团结在一起,从而阻挡秦国的扩张势头。不过,实际上,在邯郸之战中,只要魏楚两国派出了援军,至于另外三个国家,则没有在关键时刻派兵支援赵国。那么,问题来了,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默呢?对于这三个诸侯国,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一、韩国
首先,就韩国来说,在邯郸之战中,韩国并没有派兵支援赵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时的韩国,实在没有支援赵国的能力。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在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邯郸之战前的长平之战中,韩国遭到了秦国大军的猛烈进攻,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了上党郡的土地。彼时,韩国的疆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损失上党郡之后,韩国的疆域已经不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二了。而在长平之战之前的伊阙之战和宜阳之战中,韩国的精锐力量也基本上被秦国消灭了。
因此,在长平之战后,不仅赵国走向衰落,当时的韩国同样是艰难生存了。一定程度上,如果秦国没有发动邯郸之战,也即将这些兵马用来进攻韩国的话,那么,韩国的灭亡时间很可能要提前30年左右了。当然,在立场上,韩国是偏向于赵国的,也即赵国的灭亡,不符合韩国的利益。所以,在邯郸之战后,也即赵国、魏国、楚国三国大军取得胜利后,韩国也趁势派出兵马,收复了部分被秦国攻占的疆域。
二、齐国
其次,就齐国来说,相对于韩国,齐国显然是有能力救援赵国的,不过,齐国却不愿意派兵支援赵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五国伐齐后,齐国选择明哲保身的策略。对于齐国来说,明哲保身就是齐国不会帮助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反过来说,秦国也不会帮助这些诸侯国对付秦国。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齐襄王去世,田建继位,尊母亲君王后为
三、燕国
最后,如果说齐国是保持中立的话,那么,就燕国来说,反而对赵国被削弱乐见其成。公元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也即在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期间,燕国不仅没有帮助赵国,反而对赵国趁机发难。当然,燕国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燕国处在赵国的东北方向,燕国想要向中原地区扩张的话,赵国可谓是重要的阻碍。
因此,燕国希望秦国来削弱乃至于赵国,这样可以趁势向中原地区扩张。在五国伐齐时,燕国占据了齐国的大部分城池,实现了向中原地区扩张的目标。不过,伴随着田单复国,燕国失去了刚刚攻占的大片疆域。而在五国伐齐后,赵国趁势对外扩张,进一步压缩了燕国的发展空间。所以,就燕国来说,不仅不会去救援赵国,反而要借着这一机会来攻占赵国的疆域。一定程度上,相对于远方的秦国,赵国带给燕国的威胁更大。虽然燕国明白赵国灭亡后,秦国会进攻自己。不过,相对于长远的风险,燕国更加担心短期风险。
况且,燕国即使在邯郸之战中帮助赵国,也不会获得什么好处。比如邯郸之战后,赵国、韩国、魏国趁势从秦国手中收复部分疆域,这是因为三国和秦国互相邻近。但是,就燕国来说,则无法越过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ar/202110/127495.html
以上是关于邯郸之战-战国时期“邯郸之战”中各国都在干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邯郸之战-战国时期“邯郸之战”中各国都在干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12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