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故事大全100篇,关于世界史的历史小故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世界历史故事大全100篇,关于世界史的历史小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1、世界历史故事大全100篇 ;2、关于世界史的历史小故事。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1:那一场丝绸危机
公元522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苏州的丝绸来不了了。因为从公元519年开始,在位的梁武帝大手一挥,要北伐,要一统天下,国际贸易之类的小事,也就靠边站了。于是,江南沿海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被梁朝政府大批征为军用。沿海民船一下子减少了4/5。船少,送出去的货也少了,也只好对不起大洋彼岸的洋兄弟了。
可是,丝绸当时在欧洲是紧俏商品,没有丝绸的后果很严重,大量的手工业倒闭,经济大萧条不说,还闹出误会来了:欧洲当时封闭,不晓得苏州发生了什么事,只晓得每年丝绸是从波斯倒手转卖过去的,现在货少,丝绸价格上涨,他们认为肯定是波斯人从中搞鬼。
偏偏此时东罗马的皇帝就是在西方大名鼎鼎的查士丁尼。按照许多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他是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齐名的好战分子,没事还要找事,何况现在有人动了他的丝绸。
既然认定了是波斯人搞鬼,他就不客气了,先找波斯人谈判。波斯人喊冤:苏州不给丝绸,关我啥事!
查士丁尼认死理:那就是你的事,不给丝绸就是找打!误会很严重,后果很惨烈,东罗马与波斯,两个当时西方大帝国,从公元540年起开战,你死我活整整打了三年,双方均损失惨重,两国交界的中亚西亚地区,基本被打成焦土。
两国打得正欢的时候,苏州还比较太平。梁武帝终究只是个花架子,在长江边境张牙舞爪地准备了几年,所谓的“一统天下”却还是干打雷不下雨,几十万水师除了搞搞演习,基本上是光说不练。在光说不练的日子,苏州当然很幸福,虽然出口搞不成了,可那时候梁朝南进,大量百姓移民岭南,苏州的纺织品也就一股脑的转内销了。纺织技术的南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不过,欧洲人急得干瞪眼:丝绸纺织是中国的传统技术,梁朝法律规定,有擅自教外国人纺织技法者,一律要处死刑。不干瞪眼,还能怎么办?
公元545年,有两个特殊的人造访了苏州——两个印度和尚。
他们的姓名在史书上五花八门,只知是当时的大师。正好彼时在位的梁武帝也信佛,自然热情招待,可两人一不要钱,二不要官,就提了一个要求:您让我们去苏州转转吧。
僧人嘛,自然是弘扬佛法。去苏州当然好,梁武帝大笔一挥,准了。
可这两个人到了苏州,没事总喜欢遛弯,尤其喜欢往丝绸作坊跑。碰到纺织工匠,就东家长西家短的拉家常。就这么在苏州遛了几年弯。等到走的时候,两人一人拿了好几根竹竿,扛着和人们告别,说是回家给乡亲们瞧个新鲜。其实,竹竿里夹带着养蚕纺丝的秘密。
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外国人,在苏州传了几年教,接着回家当“海归”了,没什么新鲜的,可实际上不然。他俩到了印度,却并没有回家,而是转船继续向西。直到公元552年,他们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谜底才终于揭开:两个印度高僧,真实的身份是间谍,来苏州的目的,就是学习纺织技术。
原来,打仗打得吐血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吐完血后,总算立下了自力更生的志向。买不来丝绸,我自己造!不会造?可以学!中国太远没法去?没关系,敢去中国的,重金封赏。然后,就有了之前的一幕:苏州迎来了两个勇敢的印度人。
在西方的史学界,这两个印度人的苏州之旅,素来被看成一件大事。后来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把两位印度人造访苏州,与之后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西传,并称为“西方文明崛起的三件大事”。在当时看,意义同样非凡:学会了养蚕纺织的欧洲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纺织工业,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地区,乃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欧洲的纺织中心。
丝绸之路开通数百年来,中国对于丝绸贸易的垄断从此被打破,自力更生的查士丁尼也因此成为和后来查理大帝齐名的欧洲“圣君”。
十多年后,当年搞“军演”的粱朝已经亡国,取而代之的陈朝皇帝询问苏州的税收情况,地方官苦着脸做无奈状:这两年不知道怎的,卖到海外去的丝绸价格大跌。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2:幸存的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犹太人被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囚禁起来,然后被杀害。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约1/3的犹太人被杀害。
但是,哈佛大学研究犹太人发展史的专家发现,在这场大屠杀中,有一个奇异的犹太人群体得以幸存。研究者们把这些幸存者与战前就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相比较,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而那些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几乎无一幸免。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纳粹视为将来肯定无所作为的普通人,日后的成就却比生活在美国的那些没有经历人生磨难的犹太人大得多,收入也比他们高得多。在以色列,这些从纳粹集中营回来的人,很快成为国家复兴的中坚力量以及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些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犹太人,经历磨难后为什么有了爆发的力量?他们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后来,研究者们发现,这些人在纳粹集中营的时候,并不像那些精英们那样一成不变,摆出与纳粹势不两立的架势。他们的头脑十分灵活,能够针对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都坚守着这样的人生理念:只要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便无须羞耻。为了活下来,他们选择了隐忍,并在改变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把这个例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条传递给学生,希望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时,不要学习纳粹集中营里那些故步自封的犹太人,而要学习这些幸存者。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接收到了新信息,却对既定计划不思改变,拉不下脸来承认错误,更不肯重新考虑修正原来的策略或方法,致使错误程度不断加深,以致造成更大的失败。
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知道,的计划往往是在信息并不齐全的状态下制定的,任何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一个战胜皇帝的德国老人
1888年,德国正式进入普鲁士大帝威廉二世的统治时代。经过十几年改革的德国,经济腾飞,军事迅猛膨胀,已经成为新的欧洲强国。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更是霸道得不可一世。
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威廉二世有个好习惯,就是闲暇时间喜欢独自坐在书房里博览群书。为了方便,他在柏林波茨坦皇城旁边建造了一所豪华的书房。
几天后,正在书房读书的威廉二世,突然听到嘎吱嘎吱的响声,他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打搅了,他打开窗户一看,对面是一座用风车作动力的磨坊,在风力的作用下,磨坊外的风车嘎嘎吱吱地旋转。
威廉二世气愤地对手下的官兵说:“去告诉磨坊主让他搬到别的地方去。”官兵得令后,马上找到磨坊主,气焰嚣张地说:“皇帝命令你两天内搬离波茨坦,否则后果自负。”
磨坊主是位60多岁的德国老人,听到官兵的叫嚣后,没有反驳,还是安静地干着手头上的活。两天后,官兵吃惊地看到,磨坊的风车还在旋转。
官兵们勃然大怒,要对老人无礼,老人理直气壮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养家糊口,为什么新国王来了,我就要搬走?要嫌弃这里喧闹,那他搬走好了。”
什么,你竟敢让皇帝搬走?简直是胆大妄为,官兵们欲大发淫威。没想到老人完全不惧怕官兵,底气十足地说:“俾斯麦首相十几年前就颁布了法典,保障居民的权益,你们不能欺人太甚。”
说完,老人坐在门口,以死抵抗官兵的入侵。霸道的官兵执意把老人抬走了。万般无奈之下,老人一纸诉状递交到国家司法机构——法老院,把皇帝告上法庭,开启了平民百姓状告当朝皇帝的先河。
法老院冲破重重阻力还是受理了此案,开庭那天,执法官问老人:“究竟是先有磨坊还是先有书房?”老人答,先有磨坊。执法官斩钉截铁地说:“到此事情就简单了,按照先入为主的惯例,要搬只能搬书房。”
老人听到判决结果老泪纵横,他成为德国历第一个靠法理战胜皇帝的平民百姓。
威廉二世知道结果后,极为震怒,欲给执法官施压。首相俾斯麦赶紧进言:“大帝,我们要想让德意志帝国更加强大,就必须遵循法理原则,否则十几年的改革成果将前功尽弃。”
经过三思后,威廉二世最后服从了执法官的判决,将书房搬到了别处。在威廉二世统治时代,德意志也正是靠着法理的引擎,极度膨胀,迅速崛起为欧洲新的霸权国。
后来,老人的磨坊得以保存到今天,成为波茨坦的旅游景点,磨坊里竖立着一个慈祥而倔犟老人的雕塑,上面刻着:一个战胜皇帝的德国老人。
一个小小的磨坊敢于和威严的皇宫相对而生,这或许就是德国崛起的一个缩影。
世界历史故事(十大著名历史故事)
一、最具智慧的皇帝——汉高祖刘邦,他虽然自己敌不过项羽,但是当全天下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自己手里,项羽被围困在垓下的时候,那个时候强弱最终见分晓,由上可知:一个人再厉害那也只是一个人,最终取得胜利的只会是一个团队,一个相互协作,各尽其职的团队。但后人为了拔高项羽,只会提到刘邦不顾老父妻儿,只管自己逃生。怎不说,赴鸿门需要怎样的气魄和胆识!是偏向虎山行,还是明明知道项羽是个没主见很容易听从错误意见的人?这只能说明:刘邦是有大智慧的人,而项羽仅为小智慧而已。
二、三国时,曹操的主簿杨修很会“化腐朽为神奇”,曹操也奈何不得他。一次,曹操在他很爱吃的酥点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打开盒子与众人将酥点分吃了。事后,曹操查问下来,杨修一本正经地说:“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不敢违背丞相的命令,便分着吃掉了。”曹操心中不痛快,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天气干旱,蜀主刘备下令禁止酿酒,凡酿酒者要处以刑罚。有个官吏在某家搜索到酿酒器具,人们建议把某家同酿酒者一样处以刑罚。刘备正在考虑。简雍沉默不言。此时,一个男人正在大道上行走,简雍连忙对刘备说:“那人要做奸淫妇女的丑事,为什么不捉起来?”刘备说:“你怎么知道?”简雍答道:“他有淫具,正与有酿具者一样。”刘备大笑,令人赦免了那有酿酒器具的人家。
四、一天,爱好文艺的五代后唐的皇帝李存勋在宫中看演员排戏。忽然,他大声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你在哪里?这时,演员敬新磨打了他一个耳光,皇帝不知所措,文武官员和演员们大惊失色,一齐扑上去责问敬新磨。敬新磨答道:“管理天下的,只有一个人,干嘛还要呼唤别人,难道可以有两个人来治理天下呀?”皇帝转怒为喜,予以奖赏。
五、后魏时孙绍做太府少卿。一次,魏高帝遇见他就问孙绍说:“您这是未老先衰啊?”孙绍答说:“为臣的虽已年老,但我的卿职前保留着少字,怎么能算老呢!”高帝听后就把孙绍提迁为正卿。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呀呀?这就是例证!
六、“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老奸巨猾的帮主呀,心愈黑越装得体面无邪,阴了人家,人家还鸡啄米似地一个劲要感谢他,正所谓他卖了你你还真诚地一个劲为他数钱,他死了之后被贬还有很多人为他鸣冤,果然是黑道顶级高手,“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那是防不胜防的,何况有的人根本就没打算防他,口甜如糖,我们是同志加兄弟云云,哄得你早已准备一颗红心感谢涕零地送上去了,自动缴械的人还有什么“免疫力”?最后是死了都不知什么回事。高,实在是高!这才是奸的最高境界,成语也有云“大奸似忠”,奸了被捉那不是奸,是彻头彻尾的愚蠢。所以李林甫也光荣地当选了奸佞的旗舰式标杆人物!
七、安禄山,“安史之乱”最大股东,从小就偷鸡摸狗的强人学耍奸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口甜舌滑,巧舌如簧,特会装孙子,居然骗得达官贵人直至唐明皇的信任,成了大将军,还成了杨贵妃的姘头,这一切只是为造反做准备,可事事难料,造反成功的他竟被自己的亲儿子莫名其妙地做掉了,做反派死得这么“悲壮”可能也只有他了。
八、拍马屁拍错地方那就惨不忍睹了,一次唐太宗有一次站在一棵桃树下,说:“多好的一棵桃树啊!”一旁的宇文士领导思想保持一致说:“这确是株稀世少有的桃树,它生长在皇宫御苑,表明皇上您洪福齐天,不用说人间,就是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仙树,怕也赶不上呢!”宇文士正说得得意,太宗把脸一沉,说:“从前魏公常提醒我要疏远小人,可我不知道指谁,心中猜疑是你,但又拿不准,现在清楚了,正是你!”
九、邻居请苏东坡吃一盘红烧麻雀,一共四只,有位客人吃了三只,才请苏东坡尝尝剩下的一只。苏东坡说:“还是你吃了吧,免得它们散了伙!”
十、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不作弊不学生”,显然是一项全民运动,而放在古代作弊之权只能由知识精英来独享,时称“不作弊不文人”,古代作弊集大成者苏轼、苏辙、苏洵是也。此话怎讲?人家全家总动员,搞秘密外交,协同作业。先是在初试的时候,苏轼有个题目搞不明白,只能“对案长叹”,然后就拿眼偷看弟弟苏辙,苏辙就对着哥哥“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苏轼多聪明,立马明白了,“盖《管子》注也”。看人家苏轼与苏辙弟俩作弊真是出神入化,放到现在非得玩死监考老师不可。到殿试的时候,弟兄二人有点担心,如果两人写文章观点雷同的话,恐终有一人会落榜。于是就跟老爸苏洵商量,苏洵对战国文章最熟悉,老家伙心计也多,就指点两个儿子说:“我能使汝皆得之,一和题一骂题可也”。弟兄俩依计而行,“二人果然皆得”。这是多么和谐统一团结一致的大家庭呀!
以上是关于世界历史故事大全100篇,关于世界史的历史小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世界历史故事大全100篇,关于世界史的历史小故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1402.html。